当众人航天飞机走出的来那一刻,他们发现自己已然置身于一个感官完全陌生的世界。
第一口呼吸,就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
空气清冽得不可思议,仿佛从未受过任何工业废气或尘埃的污染,
带着一种奇异的复合香气——像是初熟的蜜桃与兰芷幽香的融合,
又隐隐有一丝雨后森林的湿润泥土气息。
更令人惊异的是,这空气中的能量粒子异常活跃,吸入肺中,不仅令人心旷神怡
,连体内刚刚稳固的先天之气都仿佛被轻柔地洗涤、滋养,自发地加速运转起来,与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共鸣。
重力环境与地球惊人地相似,让身体迅速摆脱了穿越后的细微不适,得以专注地感受周遭的一切。
然而,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这些来自充满烟火气的地球的访客们,
感受到一种近乎诡异的、超现实的宁静与……疏离感。
。极目远眺,视野中没有任何地球城市司空见惯的摩天钢铁丛林、
喧嚣嘈杂的立体交通网络和闪烁刺眼的商业霓虹。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无法用地球语言精确描述的、与自然完美融为一体的奇迹之城——蓉城。
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的原生古木并非被砍伐或移开,而是与城市建筑形成了奇妙的共生关系。
那些建筑仿佛并非建造,而是从大地深处自然“生长”出来的巨型有机体,
呈现出流畅的、不对称的、类似珊瑚或真菌的柔和形态。
建筑表面覆盖着一层毛茸茸的、会根据日光角度和环境温湿度而微妙变幻色彩
(从清晨的藕荷色到正午的暖金色,再到傍晚的靛蓝色)的活性菌毯,
如同为建筑披上了一层会呼吸的皮肤。
无数叫不出名字的藤蔓与散发着莹莹微光的奇异花朵,
从建筑的每一个巧妙设计的缝隙中垂落、攀爬、绽放,形成了天然的动态帘幕和不断变化的生态装饰。
这些形态各异的有机建筑之间,由一条条半透明的、仿佛由凝固虹光构筑的生态廊桥——“虹道”——优雅地连接着。
虹道之内,并非简单的通行空间,而是被精心设计成连绵不断的空中花园:
迷你水景潺潺流动,形态奇特的观赏植物郁郁葱葱,
舒适的休憩座椅点缀其间,甚至能看到三三两两的生洲居民正在安静地对弈或冥想。
整座城市 成为一个巨大无比的、立体交错的、充满生机的公共公园。
偶尔有单人或多人的悬浮载具——“莲舟”——如同片片轻盈的荷叶,悄无声息地沿着无形的能量轨道滑过,
或者有居民骑着造型极简而优雅的自行车,在专有的生态小道上悠然骑行。
整个城市听不到任何内燃机的咆哮或电磁引擎的嗡鸣,
所有重型物流、资源运输和垃圾处理,显然都通过高效、隐蔽的地下管道网络由自动化系统完成。
城市的最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宛如温暖子宫般的球形建筑——“公社核心”。
它温和地、有节奏地脉动着柔和的乳白色光芒,
如同整座城市跳动的心脏与大脑,散发出一种安宁而统御一切的气息。
整个城市洁净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程度,看不到任何垃圾或污渍,
甚至连落叶都会很快被微型的清洁机器人无声地收集分解。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宁静,只有风吹过亿万吨树叶奏出的沙沙交响乐,
以及从公社核心方向隐约传来的、旋律优美却缺乏激情的模式化音乐。
居民们身着舒适宽松的素色长袍,脸上大多带着一种平和而标准化、
仿佛经过精心调试的微笑,步履从容悠闲,眼神清澈明亮,
却似乎缺乏深刻的焦点和情感穿透力,如同温润的玉石,美则美矣,却难见内心火焰。
各式各样的服务型机器人如同高度进化的工蚁,
沉默而高效地从事着维护、清洁、配送等各项工作,构成了这座城市寂静背景的一部分。
“这里…太安静了,太…干净了,简直像…”一位南中四国的商人忍不住压低声音感叹,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与疏离,
“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精致无瑕的模型,或者…一个睡着了的花园。”
习惯了地球城市那种吵嚷喧闹、充满碰撞与活力的“生”气,这里的极致和谐反而给人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
一位负责引导的华夏神国外交部官员适时开口,声音平和:
“欢迎各位尊贵的客人抵达生洲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蓉城。
正如诸位所切身感受的,生洲社会历经漫长演化,
已摒弃了旧时代的国家与家庭架构,以自治互助的‘万民公社’为基本单位。
在这里,没有私有制的藩篱,没有贫困的困扰,也缺乏你们所熟知的激烈竞争形态。
所有成员的物质需求与精神慰藉,均由中央AI‘大同’及其庞大的自动化系统极致满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