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脑变 > 第12章 游戏开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游戏舱里面可以免受各种因素干扰,集中注意力专心思考,效率提升,错误率却大大降低。

曾凡的这个发现彻底的震惊了几位博士。

“要是我们的程序员都进舱里工作,哪怕只有他的十分之一,这效率也是好几倍呀!”吴振喃喃自语。

“我觉得我们的游戏舱需要起个正式的名字了,因为它不仅仅能游戏用啊!”

刘一凡不愧是老板,最先想到的是怎样实用。

“不要太乐观了,这一段时间已经测试了几百人次,我们公司现有一百多人,游戏里能行动如常的还不到十个人。”张丛泼冷水。

“我倒是觉得可以乐观一点,婴儿学会走路要一年时间,从会走到会跑只需要几天。”徐灿有不同意见。

“我可以先做一个有针对性的测试训练程序,加快新手的适应过程。”曾凡在游戏舱里也可以参与众人的讨论。

“这个可以有,优先级调到最高!等第二批设备出来,给我的程序员们每人配上一台,这可是生产力工具啊!”

吴振感叹道。

第二批设备做出来已经是三个月以后了。

这一批定做了五十台,三十台用来测试训练,二十台给训练成绩最优秀的一些程序员用来工作。

曾凡的教程早已经编好了,所以才有几十名程序员可以直接用游戏舱进行工作。

教程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四个等级。

通过初级训练,可以用脑波操作游戏里的角色正常行动,也可以用脑波操作键盘正常进行编程,实现在游戏里正常工作,当然目前大部分人的效率还没有直接敲键盘快。

通过了初级训练的考核,可以操控人物进行基本的动作,就能体验枪战游戏了。

因为第一版设备只有三台,目前还没有人能通过中级水平考核。

当然不包括曾凡,他是变态级选手。

只有通过中级水平测试,才能参与他设计的格斗游戏,这游戏对操控者的脑波精准度和波动频率有一定的要求,也决定着游戏角色的速度和力量。

本来大家都以为相对容易的枪战游戏还在研发中,连简单的测试都做不了。

反而是曾凡领导人数最少的团队,把格斗游戏做出了眉目,可以进行对战测试了。

偏偏所有人员的测试水平都达不到对战的条件,曾凡只能和自己创造出来的NPC进行战斗来收集数据。

NPC人物建模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剩下的就是纯粹的重复性劳动,曾凡只负责提出人物设定,其他的交给别人完成。

人物的动作设计,相对的复杂一些,对别人来说可能很难,曾凡也只是消耗了一个月时间。

设计了散打,泰拳,空手道,跆拳道,摔跤,柔道,中国武术流派很多,加入了名气比较大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咏春拳几种。

实战中武术用处不大,但是很多招式观赏性很强,游戏里面可以赋予NPC角色很高的速度和力量,武术一样可以威力无比。

更进一步说,招式和套路是固定的,同等的力量和速度,决定胜负的还是看每个人的经验和技巧。

最耗费精力的还是NPC人物的智能化,只靠传统的算法设计的套路,很容易被对手摸透,更何况曾凡要和自己设计的人物格斗。

运用深度学习的算法训练NPC,又需要海量的数据和庞大的算力支持,这些条件现在公司无法提供。

曾凡设计了一种新的算法,可以不需要耗费巨量算力,也能让格斗的NPC自我进化,这需要他自己不断的陪练,找出不足,有针对性的不断调整。

他只需要和一个NPC进行对练,算法成熟以后,可以适用所有的角色。

游戏里格斗其实也是一种纸上谈兵,尤其是这里面所有角色的动作都是由他设计,而他自己又缺乏现实的格斗经验。

曾凡感觉遇到了瓶颈。

他有点高估了自己。

他需要现实中真正的实战来继续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