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脑变 > 第759章 克隆大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想起以前设想过的生物计算机,或许现在可以尝试一下了,蓝藻的基因组太简单,做个简易的通讯模块都要几十万个体组合才行,假如用自己的基因组尝试呢?

克隆自己的身体有法律和伦理困境,如果只克隆一个大脑呢?那别人不好指责什么了,更何况自己不去宣扬,也没几个人会知道。

以曾凡现在的技术来说,可以通过刺激体细胞定向发育,培育出一个接近于他本人大脑结构的人脑出来,这个项目对其他科学家来说可能很难,对他来说,有很大的实现可能。

可是他想做的是辅助精卫进行模拟演化的生物计算机,还想更大胆一点,成年人的神经元数量是八百多亿个,如果在精卫超算机房中进行培养,神经元数量扩张一百倍,达到八万亿个,能达到什么效果呢?

从质量来说,扩张一百倍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千克,体积的增加更不明显,大脑直径增加也就几倍,也就半米左右大小,机房内完全可以容纳,其他空间还可以培养蓝藻和其他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来提供大脑生长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

机箱上面散热的金属探针能和蓝藻等微生物建立联系,与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应该更不是问题。

只是探针的数量和神经元的数量不成比例,每颗芯片对应一百根探针,哪怕所有机房的芯片探针都连接上,也不过一亿多根,与八万多亿神经元数量差距太大。

不过也不是所有神经元都要与超算建立连接,大脑的算力和存储能力在于内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超算的探针只相当于信号输入输出的通道,多了固然好,少一些影响也不大。

想好了基本架构后,还需要进行更周密的详细设计,没有身体的大脑营养物质怎么获取,要不要保留复杂的血管系统,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提供新陈代谢的通道,需不需要有一定的防御能力,适应海水中的盐碱腐蚀等等一系列的考虑。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少做改动,人的基因组太复杂了,改动一处就可能牵连到很多地方,曾凡想到一种简单的共生方式,就像珊瑚虫一样,大脑的结构不需要大改动,只需要在大脑组织间隙内共生一些不同种类的藻类生物,利用光合作用消耗大脑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大脑提供氧气和其他必须的营养物质就行了。

这样他只需要修改大脑的生长限制,别的地方不需要太多改动就能达到目的,就可以进行培养实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