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晨和李云龙在一边闲扯,警卫员潘强把李云龙编的四个竹筐给拿了过来。
“顾老弟,这是老哥我新编的筐,你收下吧,等后面需要了,就换几杆枪!”李云龙把四个竹筐叠在一起,递给了顾晨。
顾晨收下竹筐,说道:“老李,你这段时间编筐挺辛苦的,眼下咱七连的装备还有富余,你就歇着点编筐,别累着了。”
李云龙搓了搓手上的血泡,说道:“这点辛苦算什么!如果能把小鬼子赶走,我李云龙累死了也愿意!”
“不过呢,现在老哥我想快一点编也不行了,没有原材料了!”
“咱们七连在这片山头,也有大半个月了吧?这附近的柳条,荆条,竹子还有能编筐的所有原材料,基本上都被我编筐用完了!”
“如果再想去搞这些编筐的原材料,就必须去更远的地方去寻找。”
“我的警卫员潘强,带着两个战士,要去到很远的地方找编筐所需的竹条和柳条。去的地方越远,也就越危险,而且也越容易暴露。”
“如果被小鬼子或者伪军发现,然后尾随着潘强他们,那我们七连岂不是暴露了?”
李云龙表示了自己的担忧,顾晨安慰说:“老李,你放心。咱们七连虽然现在只有一百来人,但武器装备精良,而且战士们的战斗素养都很高。”
“同等兵力下,我们七连和小鬼子一对一也不虚!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到更大一块地盘发展。”
两人又称兄道弟地闲扯了一些,随后就分开了。
李云龙回去呼呼大睡,余下的竹条和柳条,也就只能再编两个筐,也不用太着急了,所以李云龙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睡一觉了。
顾晨这边也想好好休息,毕竟从昨天晚上到现在,整整过去了24个小时,战士们和自己都很疲惫了。
但直觉告诉他,还不能休息。
从鼠亭据点里面缴获的小鬼子文件,自己还没有仔细研究查看,直觉告诉他,这些文件里面绝对有重磅信息。
于是,顾晨让警卫员魏和尚把那些文件都拿来,然后点了一支小蜡烛,就这小蜡烛微弱的火光,顾晨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这些文件。
晋西北的山上,夜深人静。
除了在蜡烛旁边看文件的顾晨,和正在站岗放哨的士兵之外,七连的所有人都在呼呼大睡,鼾声四起。
青峰山?
一封普普通通的信件闪出这样一个名字。
对于青峰山,顾晨从独立团老兵那里听说过。
这青峰山,悬崖峭壁林立,易守难攻,山上盘踞着一伙义匪。
匪首是附近本地人,人送外号赵麻子,带领着手下一百多个弟兄,行侠仗义,多次袭击小鬼子,可唯独没有伤害过老百姓。
青峰山的义匪,在这一带风评很不错。
难道说鼠亭据点的小鬼子要打青峰山?可鼠亭据点的小鬼子也就一百人左右,还没青峰山的义匪人多,况且青峰山还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即使出动一个小鬼子联队,也不能保证百分之一百拿下青峰山。
鼠亭据点的那一点虾兵蟹将,不会自讨苦吃的。
顾晨继续一个字一个字往下读。
这封信,越看越不对劲!
青峰山匪首赵麻子,居然要向小鬼子投诚当汉奸!
顾晨把信看了三遍,确实是这样的。
这赵麻子不是义匪吗?怎么要干遗臭万年的勾当了?!
会不会其中有诈?会不会冤枉了好人赵麻子?
难道是……蒋干盗书?
这……小鬼子有这么深的谋略吗?
况且,这封信是在小鬼子的鼠亭据点找出来的,小鬼子不可能把一封假信放在据点,而且小鬼子也不可能想到据点被攻破,然后这封信到八路军手里。
初步判断,赵麻子向小鬼子投诚当汉奸的可能性大一些。
顾晨把其他文件都放下,着重看来往信件。
果然,又发现一封赵麻子向小鬼子示好的信件。
这封信,里面写的相对很清楚了。
原来,从“中原大战”时期,赵麻子就带领十几个弟兄来到了这青峰山上。
十几年间,多股势力对其拉拢和威逼利诱,但赵麻子都不为所动。
可是,十几年的风餐露宿,十几年的刀口舔血,早就磨灭掉了当初的那一份侠肝义胆。
自从上到青峰山以来,凭借地形优势,虽然没有性命危险,但在山上要啥没啥。好吃的没有,好衣服也没有,重要的是,连个压寨夫人都没有!
打了一辈子仗了,我就不能好好享受享受?赵麻子心想。
最近半年以来,赵麻子主动抛出橄榄枝,和小鬼子眉来眼去的。
小鬼子也早就想拿下青峰山这块风水宝地了,所以欣然接受赵麻子送来的秋波。
双方一拍即合,马上就要穿上一条裤子了。
但是,麻烦出现在青峰山这边。青峰山二当家高二壮,和小鬼子有血海深仇,不可能投降小鬼子当汉奸。
高二壮为人仗义,青峰山的义匪,至少有一半的人情愿跟随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