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 > 第230章 边境地带(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天拉一趟,一个月都有九百,这还不算,我还能帮忙给乡里送个信,一封信我收个一块不过分吧?一个月再咋样一千多。”

“实在不成,把这牛卖了也能回本,大不了咱们也做工去,反正妮子也大了,咱买点鱼鳔,这几年就不生了,也能攒下一些来。”

施美捂住女儿的耳朵,嗔怪道:“啥生不生的,也不怕孩子听清了!”

阻卜:“反正如今归阮姐管,吏治清明,不靠小子们的拳头,不生小子也没事。”

要说生儿子,阻卜是没什么执念的,以前小地方乱,儿子多好处大——自然不是种地的好处,老夫老妇都能种地,壮劳力种地行不行其实没什么所谓,但一定要能打。

儿子就是家庭掌握的暴力资源,听话的暴力资源可不容易收集。

而父母,尤其是父亲,天然具有对这些暴力资源的拥有权,儿子越多,他的暴力就越多,在当地的权力就越大。

只要能把儿子们养活,养到成年,他就是当地最大的拳头。

但如今吏目这样多,还有这么多当兵的,就算生一百个儿子又有什么用?一梭子子弹过来,儿子们全倒了。

尤其这个举枪的人甚至不必是成人,小娃娃都成。

阻卜很早就参透了这一块,他就是跟着父兄参与械斗,父兄都死在了那场械斗中,母亲改嫁,妹妹们被亲戚收养后他才跟着一个远亲出来闯荡。

要说种地,他们这些男丁常不在家,家中的女眷还不是把土地照料好了?

连他娘都说,是她生的儿子少了,要是能生五六个儿子,那场械斗他们家准赢,她也就不必这个年纪还改嫁了。

这就是乡下的“规矩”,谁家儿子多,谁家就能在当地横着走,因为这些不是“儿子”,而是“刀枪棍棒”,是这个家庭拥有的武器。

武器自然越多越好,武器多了,就能抢到更好的牧场,更多的土地。

越是远离权力中心,经济越差,土地越贫乏,暴力就越能衍生出权力。

但是当官府这样的暴力机构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这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暴力组织就会立刻失去生命力。

比如经济发达的地方,随着经济发达,不管吏治清不清明,起码不能让械斗影响经济。

当家族暴力不能同官府暴力抗衡,那么暴力就要给经济让道,这些地区的家庭就会培养女儿,让女儿当织娘绣娘,还会更进一步产生女子当家的情况,招赘也大行其道。

毕竟暴力只是暴力,当暴力无法抢夺资源时,那它就一文不值。

尤其阻卜这边对姓氏的“传承”也不看重——毕竟契丹人就那么几个姓,翻来覆去都差不多。

阻卜对生不生儿子是很无所谓的,只要阮姐一直当政,只要官府能一直拥有绝对的暴力,那么只要有个孩子能顺利长大,将来等他和妻子老的做不动活了,给他们一口吃的就成。

施美看得比阻卜更简单,她毕竟是个农女,扫盲都还没扫,也没当过小官,她只觉得有个娃就成,等她老了给娃带小孙孙,这样她老了也有事做,吃女儿的饭也吃得更安心些。

如果女儿能孝顺一些,愿意给她买花衣裳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