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我的帝国列强竟是我自己 > 第256章 大移民下的新领土(为书友~G心碎痛入泪★加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6章 大移民下的新领土(为书友~G心碎痛入泪★加更)

时间来到昭武四年1902年。

帝国经过两年的发展,彻底消化了战争夺取的土地。

罗娑斯(澳大利亚)的初步移民工作已经达成。

帝国两年时间里,向罗娑斯迁移了1200万人口。

大部分移民来自陕甘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大西北地区。

因为几千年的耕种,关中这个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的地方,已经变成了满地黄沙的黄土高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皇帝在昭武二年底,正式颁布了《帝国自然资源条例》。

工业化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对资源的过度开采。

《帝国自然资源条例》很好的规范了各种工厂和采矿企业的行事标准。

而为了改善大西北,和河南等地的人口负担,也为了让这些地方的土地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帝国大移民开始了。

罗娑斯原有的300万白人,已经被牛牛和帝国全送回了英国本土或英属殖民地。

只有大约20万人留在了罗娑斯。

这20万人,帝国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

而是派遣老师,开始系统性的教导这部分人群。

就在今年年初,这些人全部熟练掌握了汉语,并充分了解了帝国历史人文。

但想要加入帝国国籍,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考试和洗脑。

按牛牛搅屎棍的德性,这些人中一定有牛牛潜伏下来的间谍。

帝国也对他们防了一手。

这些白人通过帝国测试之前,不准离开帝国划给他们的居住地,有点像大漂亮划给印第安人的保留地。

看似没用的他们,却在黑冰司是抢手货。

黑冰司的间谍业务遍布全球,而和欧洲国家长相相通,还精通他们文化的保留地白人就成了抢手货。

为了鉴别和深度洗脑,黑冰司的人也加入了教导这20万白人的行列中。

最终,帝国还是剔除了近2万人,只有18万人加入了帝国国籍。

抱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心态,只要黑冰司有一点怀疑,马上就会被帝国礼送出境。

除了这部分白人,罗娑斯洲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帝国定居点。

考虑到罗娑斯的环境,既能种地又能放牧。

所以,昭武帝才会有针对性的把帝国大西北的居民迁移过来。

陕甘地区的帝国百姓,同样是种地和放牧的好手。

在罗娑斯首辅永宁城(堪培拉),因为全城充斥着你弄啥,额等陕西方言,被帝国戏称为新长安。

从陕甘农村迁移来的杨老汉一家就生活在北部的小乡村坡头村。

杨老汉原名杨六斤,已经61岁了。

杨家人丁兴旺,从他这一代算起,足足有21口人。

在帝国的时候,因为这一点,杨老汉常常得意的四处炫耀。

在帝国百姓心中,人丁兴旺是一个家庭繁荣的基础。

但,人丁兴旺的杨家同样也有自己的烦恼。

虽然圣人皇帝,已经给他们发了土地,但肥力低下的田地完全无法让杨家致富。

后来陕甘大肆修建工厂,杨家只能大部分前往工厂打工。

因为儿子女儿长期在外打工,杨老汉的祖屋变的异常冷清。

杨老汉根本不适应这样的生活,在他的认知里,只有一家人待在一起,才是家族繁盛的表现。

虽然儿子女人每年都带回大量的钱财,但杨老汉就是不得劲。

昭武元年的时候,帝国下令大移民。

得到消息的杨老汉纠结了。

一方面是帝国在移民法令中开出的条件太丰厚了。

除了5亩私田,还每户按丁口数分发相应的官田,每个青壮多出5亩的配额。

而朝廷官田,在五年内是不纳税的,就算纳税也没什么影响。

虽然帝国取消了农税,但百姓耕种官田还是要象征性上缴0.5成的收入。

这更像是朝廷宣誓官田的主权。

老杨家别的没有,壮劳力多啊!

9个儿子,3个女儿,算上媳妇和孙子,杨家足足21口人。

但,老杨头毕竟年级大了,帝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故土难离的他很是纠结。

还是拉着的小孙女来了一句:

“爷爷,如果去那里,我们一家人是不是就能永远在一起了?”

儿子女儿们全都出去打工,老杨头在家没事就换着帮忙带带孙辈。

说白了,有点留守儿童的意思。

小孙女无比渴望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所以来了这么一句。

老杨头经过孙女的“提点”马上想通了,是啊,只有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家。

之后,老杨头陆续召集儿女们,并把移民的想法宣布了。

一家人也没什么说的,老伴年轻的时候得病死了,老杨头独自一人拉扯这些儿女不容易,儿女们很是支持他的决定。

就这样,杨家全族来到了罗娑斯,并分配了相应的土地。

看着平整辽阔的永宁大平原,老杨头震惊了!

老杨头俯身抓起一把土搓了搓,反复嘀咕道:

“宝地啊!这是宝地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