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六百八十二章 热闹的码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百八十二章 热闹的码头

相较于混乱的美国来说,目前的澳大拉西亚就显得繁荣的多了。

当然,这里的繁荣指的并不是经济的规模,而是民众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和经济流动性。

伴随着基建建设的影响,澳大拉西亚已经完全不缺工作岗位了。甚至有超过两成的工作岗位处于不饱和状态,还需要大量的移民来填补工作岗位的空缺。

这对经济的推动是无疑的,1927年,澳大拉西亚的娱乐行业在繁荣的经济下快速发展,阿瑟所打造的世界电影城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电影圣地。

当然,主要是占了其他国家都在经济危机的便宜。经济危机的时候,对电影的打击是无与伦比的。

因为民众们不可能用自己的饭钱来购买电影票,这也代表着电影院几乎没有收入,除了那些富人们会选择光顾。

很明显,富人们也不会经常去看电影,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这就让电影的发展变得缓慢,大量的欧美电影产业迅速迁移到澳大拉西亚。

目前的世界电影城所注册的电影公司已经超过了200家,其中有一大半都是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国外电影公司。

大量电影公司的涌入让澳大拉西亚的电影年产量从五年前的每年150部左右增长到现在的每年400部。

虽然电影的过审率只有72.5%,但去年上映的电影也高达足足290部。

这其中除了国家政府拍摄的爱国主义电影之外,还有大量的情景喜剧片,恐怖片,动画片和爱情片,英雄主义片等等。

每年举办的悉尼电影节也备受关注,获奖者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名气,还能在来年的工作中获得更高的片酬。

虽然悉尼电影节的奖项还没有遍及全球,参与评选的电影只是澳大拉西亚境内上映和拍摄的。

但从目前的影响力来看,悉尼电影节应该是世界范围内最为规范的,受众人群最多的电影节了。

因为澳大拉西亚的电影已经畅销到欧洲和美洲。如果没有经济危机的影响,光是电影行业的收入就足够养活大量的人口。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应该诞生在美国的迪士尼公司也跟随潮流搬迁到了澳大拉西亚。

没办法,美国的经济环境实在养活不起电影公司,哪怕是迪士尼公司这样的动画公司。

美国的小孩连学都上不起了,更不要说花费昂贵的电影票去看一场动画电影了。

这也让原本应该诞生在美国的米老鼠顺利的诞生在澳大拉西亚,成了备受澳大拉西亚儿童喜欢的动漫角色。

阿瑟对于这些儿童动漫的诞生还是乐意见到的。毕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培养澳大拉西亚儿童的爱国主义观念,总比他们长大了之后再影响他们要有效的多。

也正因为如此,澳大拉西亚的许多儿童电影已经开始增加一些关于爱国主义的宣传和教育。

这也让电影的过审率在不断的提高,至少不会让电影公司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相较于只有澳大拉西亚还在蓬勃发展的电影行业来说,报纸和杂志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

因为报纸和杂志相较于电影有着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光临报摊和杂志书架的花费几乎很少,这也是人们了解外界的一种方式,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至于太过压抑。

相较于电影的昂贵费用来说,偶尔光顾一次报摊或者杂志书店,才是大多数欧美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这也让另一个行业迅速发展,那就是诞生自美国的公共图书馆行业。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调查,从经济危机爆发开始,每年新增的借书人口就不断地增长,1927年一整年甚至突破了200万。

这看起来对图书馆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但不断增加的借书需求对于那些公共图书馆来说也是个负担,毕竟书籍是有损耗的,借书途中也避免不了意外的发生。

但看着那些几乎视图书为命的美国失业人口,图书馆协会有胆量降低这些美国人的借书频率吗?

要知道,可是有美国的失业人口光明正大的宣称,正是有了图书馆,才让他们不至于疯掉或者自杀。

要是降低这些人的借书频率导致他们疯掉或者自杀,那么责任早晚是要甩给图书馆协会的。

没办法,图书馆协会只能咬牙坚持,同时等待着来自政府和外界的支援。

欧洲的情况和美国也差不了多少。因为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高消费的行业都在面临不断的萎缩。

但像报纸,杂志这样的低消费娱乐行业却在不断的增长,无形之中也在不断的扩张着世界范围内的报纸和杂志市场。

在这次经济危机的抄底行动中,阿瑟也是收购了几家欧洲和美国的报社媒体的。

掌握舆论是比较重要的,不管是在澳大拉西亚还是在欧美,掌握舆论总是能让阿瑟占据先机,在某件事上拥有主动权。

目前的王室财团在欧洲各大主要国家和美国都拥有多个报社,这些报社在明面上属于不同的主人,这也是方便阿瑟在进行舆论宣传的时候,不至于让人怀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