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三国:我乃大汉忠臣马超 > 第172章 人多嘴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袁绍能听话,沮授很高兴。

但紧接着,袁绍问的下一个问题,却让沮授笑不出来。

袁绍对沮授说:“监军,吾意派熙儿都督幽州,你以为如何?”

沮授皱眉。

“怎么,你觉得不妥?”袁绍通过他的表情看出他心事。

沮授拱手一拜:“明公,臣接下来的话,您可能不爱听,但臣还是要说。”

沮授态度十分恭敬,袁绍也心平气和地说:“你说吧,我不怪你。”

“谢明公!”

沮授说:“明公,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

袁绍思索片刻,明白沮授的意思。

这是劝他不要分派子嗣,督统各州,以免将来诸子相争!

然而,袁绍派几个儿子各自统领一州的行为,也有他自己考量。

袁绍如今占据青、幽、并、冀四州之地,对除冀州以外的三州管理多有不便。所以他才会让自己的儿子、侄子担任各州刺史。

至于为何偏偏要用子嗣,而不用其他士人,当然跟信任分不开关系!

除开几个儿子,袁绍并不十分信任其他臣子!

汝南袁氏的确是士族领袖,袁绍手底下人才也多,但他毕竟只是割据地方的军阀,不是真正的大汉天子!

谁能保证,袁绍派出去的其他人,就一定会对袁氏保持忠诚呢?

袁绍只有朝廷赐予的冀州牧、大将军的名号。

其余青、幽、并三州,朝廷肯定不会轻易交给袁氏管理。

没有朝廷名分,袁绍不能名正言顺地选派刺史州牧。万一派出去的人举州反叛,怕不是肠都要悔青!

袁绍眯眼对沮授说:“孤意已决,监军不必多言!退下吧。”

沮授起身离开。

待至霸府门口,沮授叹息道:“祸患要从此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