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国家的货币购买力都在急剧下降。
比如说小鬼子,从45年到48年,其物价平均涨幅达到70倍。东京零售物价指数上涨了100倍。
其不得不通过实施“金融紧急措施”来减少流动性,试图扭转局面。1:“封锁存款”措施,强制规定每家每户一个月只允许提取500日元的生活费。
2:旧钞换新钞。
3:开设赌马赛事。
高要觉得小鬼子对自己人还是不够狠…
港岛其实也差不多,虽然统制政策已经结束,大部分物资也恢复了自由贸易,但必须先向出入口处申领货物进口的许可证。
在诸多政策以及来港华人的努力下,港岛商业逐渐兴旺…
问题是,港岛当前的饭碗实在不多,再加上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难民来港。
通货膨胀的情况将更加严重。
“我们应当自救。”
高要望着远处,余晖铺在海面,如金纱。
“这是我们华人的地方,不能指望港府。”
“是的,老爷。”
陆大潮这才禀报:“普度药厂已定于下月开始兴建工厂。”
高要微微一笑:“大潮。”
陆大潮忙道:“老爷。”
“如今你在各界已很有面子,说的上话。”
“这都是老爷的威名。”
陆大潮很清醒,如果把高升比作一个王国,自己最多也就是个西厂的厂公。
所有的台阶、荣誉、威名,全部都是建立在老爷身上。
这玩意,老爷想给谁就能给谁,想收回就能收回。
他恭恭敬敬道:“我也只不过是扯老爷的虎皮而已。”
“不用这么看轻自己,那也是你有本事。”
陆大潮当然是有本事的,他奉命掌管九龙江湖,把各方关系梳理的清清楚楚,安排的头头是道。
纵有瑕疵,也绝不影响大局。
能做到这点,便是绝对的本事。
高要对于有用的人向来不吝褒奖:“如今你已经是一方大佬。”
“选个地方,给自己造栋宅子。”
陆大潮一怔,他心中有暖流流过:“老爷。”
其实已经有江湖人准备向其投效大宅,不过陆大潮一直没有接受。
高要摆摆手,算是已经决定,他跟着又指指码头:“现在全港九,生意最兴隆的仍然是码头。”
“却还有这般多苦力在闲聊。”
这年头如果能赚钱的话,没有人愿意停下来。
苦力为何在闲聊?当然是因为没轮上工。
更重要的是,除了搬运外,在港岛,实在很难找到其它工作。
所以在这时期,什么同乡会、社团的力量才会空前强大。
因为大家都要依仗集体的力量去找饭碗。
“知不知道为什么?”
陆大潮知道是在问自己,他沉思下说道:“老爷,是因为饭碗不够分配。”
“大家在这里等,是因为外面没有饭碗了。”
“绝大部分的饭碗都被各社团、同乡会握住,而大家也不得不握住它。”
“否则根基就散了。”
港岛所有的争斗、厮杀都源于此。
从前东福和逞凶放恶是因为投奔其的东莞籍苦力越来越多,他们需要更多的饭碗。
“桌上的肉就这么多。”
陆大潮冷静道:“谁也不够吃,如果还有人再想上桌,那就是从别人碗里抢肉。”
“所以就一定会打。”
高要眼中满是欣赏之色,自己没有看错,陆大潮这小子就是天生于绿林分肉的人。
假以时日,或许也能成为分猪肉的太公。
“横、恶都是表象。”
陆大潮于市井、江湖非常了解,他这人又聪明,不仅会看会听更会分析,所以才能摆平各方。
“老爷。”
陆大潮诚恳道:“没有人想打打杀杀,大家都希望和气生财。”
“王老吉跟我讲,有一段时间,他从不去外面找女人,也不找女人上门。”
“晚上睡觉,要换好几个地方。”
那段是时间便是忠信义于江湖上开始扬名立万的时候,从大声雄扑街开始,江湖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谁都怕自己无缘无故便成为枪下亡魂啊。
陆大潮最后总结:“归根到底,大家出来,就是为了有一碗饭填胃。”
他已隐隐明白高要的意思。
不过陆大潮虽然聪明,却也只是识得几个字,而且其蹿起来的时间也很短。
绝大部分精力又花在维系人情、搭建秩序上。
在此以外的事情,陆大潮实在是有心无力。
高要自然清楚这点,他徐徐说道:“想要天下太平,便要有更多的饭碗,就要有更多的人开厂,好让更多的街坊开工。”
“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
这是一条龙的。
战后,东洋经济能够一骑绝尘的主要原因便是其国内的教育非常普及。
至于它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以提供廉价劳动力,来主动吸引资本过来压榨。
即便如此,当时的资本对于亚洲诸国的主要观点就是一个廉价的原料提供基地,连相关上下游的产业都不想搬过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