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还受美利坚国务院之邀聘,去哈佛大学研究讲学一年。
其人号称陈布雷第二。
随常凯申退守湾湾后,历任刮民党办公室秘书组主任、宣传部部长、教育部部长、总统府资政等职,对文化教育事业贡献甚巨。
桃李满宝岛!
张其昀没想到高要竟然这般热情,他忙道:“也实在想念博士。”
高要哈哈一笑,他跟着才分别跟钱穆、唐俊毅等人一一握手。
“希望你们新亚书院能够成为新时代的人才摇篮。”
“前程似锦,桃李满天下。”
“来。”
高要招手示意乐善堂的一帮有力人士上前:“这些都是我九龙乐善堂的总理,大家对新亚书院都报以期望啊。”
陈祖泽等人纷纷道:“早听说桂林街出了个名校,街坊们这回可算是有上学的地方了。”
“我看假以时日,绝不在港大之下。”
“新人新气象嘛。”
一帮乡绅差点把新亚书院夸到天上去。
林黛跟张仲文总算找到机会了,她们一个献花,一个给高要带彩带,都俏生生的看着高要。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原来高博士竟然这般靓。
“钱院长。”
新亚书院最终敲定由钱穆来担任第一任院长,此人可不简单啊,他跟吕思勉、陈垣、陈寅恪三人一同被称为神州“(现代)四大史学家”。
高要热情的握着钱穆的手,老实说,新亚书院这一票教授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就比如说这个钱穆,他差一点就要被选为院士!
1947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由中研院草拟、经立法院通过的修正后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组织法》,为院士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定:中央研究院院士为终身名誉职,分为数理组、生物组、人文组三组(效仿汉斯国威廉皇帝学会对研究领域的划分),第一次由中研院评议会选举,名额为80-100人。
今年3月25-28日,中研院正式开始选举院士。
该选举以学术立场为主,不涉及政治立场,共选出81名院士,亦是神州第一批院士!
其后成为大陆跟湾湾的模板。
当时能被列入选举名单的,无一不是人中龙凤!
而真正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皆被各方公认为是当时神州最优秀的学术人才,绝对代表了1948年以前神州学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其实钱穆也应当被选上的,只不过有人从中搅合…
“新亚书院有钱院长你主持大局,我放心。”
高要一边说一边就对高晋伸手。
高晋从口袋中掏出张支票递来。
“新亚书院终于迎来学子,这是小小的一步,于未来确实一大步。”
高要笑着将支票递给钱穆:“小小心意,唯愿新亚书院红红火火,将来成为专上!”
钱穆一看,5万港币?
他登时懵了。
“博士。”
钱穆又是难为情又是叹息,这钱实在是不能不收。
“教书育人,这是我辈宗旨。”
钱穆坚定道:“新亚书院一定会在港岛扎根。”
“好,好。”
高要含笑对众人说道:“说起来,是我高某人难为情。”
“新亚书院本是专上,结果现在却要以国中为主。”
钱穆等人忙道:“博士切勿往心里去,便宜行事。”
“等后面稳定后,我们便会着手开大学课程。”
这确实是没办法的事情,新亚书院又不能授学位,正经大学生哪里肯来这边上学?
就算不能去国外升学,再不济,人家也能去广府升学呀。
“港大还在重建。”
高要一边走一边说,他强调道:“学位的事情,一力包在我身上。”
让这帮大儒只是带几个国中班确实是杀鸡用牛刀啊。
高要也是有想法的,他献策道:“高某人陋见。”
“不如开个研究班。”
“有诸位教授在,定能引得相关学子投效,也正好为有志于东方历史文化之研究的大专毕业生提供深造的机会。”
研究班就是带研究生啦。
还别说,高某人的这主意立马打动了钱穆等人。
他们是当今绝对的文化大家,若是打出旗号要亲自带班研究生,必然不缺学生。
只不过这提议有点突然,钱穆等人一下子便有点拿不定主意。
高要眼光何等老辣,他一眼就看出钱穆等人动心,便保证道:“相关场地、设备,我高某人一力包办。”
张琪昀忙插话:“博士所言真是极妙。”
“我看不如这样,到时候大家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应该怎么做。”
“其实我个人陋见,博士的主意是极好的。”
众人纷纷点头,带研究班其实就是带徒弟,他们是极希望有人能承自己的衣钵的。
高要哈哈一笑:“反正我高某人有钱出钱,该出力出力,各位先生不要有压力。”
“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