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我在江湖做女侠 > 第966章 司马氏进退两难(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66章 司马氏进退两难(二)

然而他们的愿望还是落空了,这只“冢虎“似乎注定要成为大魏王朝的掘墓人。

毫无疑问,当司马懿暴起发难时,曹爽的状态是彻底懵逼的。

史有言:“爽得宣王(司马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曹爽虽“不知所为“,但也并非毫无能为。

他的部下,当时从洛阳逃出来的大司农桓范,就给他提供了两条可行性建议:一是带着天子去许昌,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以谋逆罪讨伐司马懿。

如果真是这样,司马懿很可能身败名裂,落得一乱臣贼子的下场。

看到曹爽犹豫不决,桓范又去劝曹曦,提出暂用阙南别营和他典农校尉的军队来抵抗司马懿,甚至提出了自己可以亲自去为他们筹措粮草,而且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司马懿公然叛变,你不抵抗,必然不得好死。

然而曹爽曹曦兄弟却仍然听不进去,他们不知在犹豫什么?

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

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

曹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於天下,谁敢不应者?“羲犹不能纳。

司马懿听说桓范逃出去了,说了一句“曹爽肯定听不进桓范的话“,他怎么这么有把握呢?难道真的是神算?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是司马懿安慰自己的话。

因为随后,司马懿就派出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一批人,轮番前去说降曹爽,甚至对着洛水赌天发誓,可见司马懿也是心慌也是急眼了啊。

而在曹爽那一方面,却在关键时刻怂了。

而这一怂,也就此葬送了曹魏的江山,我们试着解读曹爽当时的心态,有天子和兵权在手,并非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为何会毫无抵抗就投降了呢?

一方面,自然是惮于司马懿的威望,四朝老臣,门生故吏满天下,而且用兵如神,几无败迹。

跟司马懿打,胜算不高,就眼前情况,司马懿先发制人,恐怕也是早有准备,就算用天子名义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也许到时也没几个人响应,大家都观望,这就很尴尬了。

另一方面,曹爽贵为曹氏宗亲,天下是曹家天下,司马懿再大胆,也不敢废天子吧?只要天子犹在,便基本能保富贵,何必去跟司马懿去争个你死我活呢?将来天子亲政,权力自然又会回转到曹氏家族手中。所以,可以不争这一时。

而且司马懿也屡次派朝中大臣来说明,甚至对天发誓,似乎出于至诚,不妨信他一次。

由此也可见,曹爽以前也很可能确实只是想专权,非但没有要杀司马懿的意思,而且也允许他长保富贵,所以才会将心比心,天真地以为司马懿也会跟他一样。

殊不知,箭以离弦,刀已悬颈,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叛乱的行径,哪还有和你共生的余地。

当然,司马氏如此作为,却也让司马氏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比如钟会,非是钟会要背离司马氏,而是他已经到了不进则死的地步了。

换在钟会的位置仔细想想,等到他走到入成都,擒邓艾的这一刻,若不选择谋反,那么后半生不但会糟,更可能干脆就早早结束。

以灭汉之功回到魏廷的晋王司马昭麾下,钟会的命运大致是这五个模板:

杜预——虽建灭国之功,但安守本分,不多讨要,注意忙里忙外作好占领区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不断自污,以贪污所得讨好朝中贵戚,不求生前荣禄,只求死后安心。

王濬——高调建功,高调受赏,谁敢阴我,当场就怼。最后落得一个虚名大将军,令皇帝权贵全都嫌弃憎恶,晚年打击不断。

石苞——老老实实在地方带兵做事,虽遭陷害,险些被逼反。依旧不能喊冤,还乖乖地交了兵权,回京当寓公,生死由天。

诸葛诞——不是自己有多厉害,只是因为皇帝及权贵太没用而显得你厉害,为了保命而不得不勾结吴国造反,内忧外患,成亦死,不成亦死。

王凌——拼一把勾结司马氏王爷一同造反,因为准备不充分而被闪击干掉。

都挺刺激,但都不舒适吧?

不单不舒适,就算钟会想照办,也是不成的。

因为景耀六年时,诸般实际情况都不允许他这么操作。

首先,司马昭尽管年纪不很老,身体却差,钟会身为近臣,自然可以看出司马昭寿命不长了,毕竟司马氏子弟大都寿数不长,这也是为何邓艾冒险攻打汉国的原因之一。

如此才能报答知遇之恩,得到从龙功臣的美誉,从而封妻荫子,门第高升。

而司马炎才能威望都不及父、伯,司马氏也少有能稳稳支撑他儿子司马炎的同宗人物,何况是司马昭也不喜欢司马炎,反而更喜欢次子司马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