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平天一留恨江海共疾风 > 第514章 华国农业发展简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华国初年,历时数百年的战争,即将进入终结,全国大多数的地区,已开始按照最高十三人的命令,进行历朝历代建国时,都会实施的土地资源再分配。

因为华国的国土面积出奇的大,所以,除了完成早在战争时期,就已规划好的省县建设用地分配外,农业土地的再分配,便成了极为值得重点关切的大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农家学社经讨论后,提出了‘二元农业’的计划,获得了最高十三人的一致认可。

所谓的‘二元农业’,即由遍布全国各省的公营农庄为上层建筑,各县下辖的共建农村则为下层基础,公营农庄负责农业生产资料的统购统销、统一分配、?充生产,以及附加值赋予,共建农村则负责在国家分配的共有农用土地上,完成农业生产。

该计划于华国初年,便正式推广实施,若不是华国历十一年立春,农人云老元帅的一封万言书,恐怕谁也想不到,从华国历第四年开始,负责农业生产的共建农村,在没有通知任何部门单位的前提下,私底下偷偷摸摸的实行了计划减产。

其实,早在华国历第七年秋季,农人云老元帅便已经通过对比之前三年的公营农庄统计报告,得出了全国多数共建农村,都在有意减产的事实推论,当年的年底会议上,他为此还以农家学社老农的身份,作出过专业的书面质询。

他的书面质询用词很是严苛,引发了当年年底会议的一次大讨论,其中有一段:据本人引用三年以来的公营农庄统计报告推算所得,原先基本上由共建农村承担的农业生产任务,其中至少有四成以上,已经逐步转嫁到公营农庄的补充生产中,实际上,很多地方的公营农庄已等同于第二个共建农村,按照这个样子,不考虑国家干涉的情况下,再过几年,共建农村生产的农业生产资料,恐怕只够养活他们自己,其余地区的供应重担,将完全由公营农庄承担,恕本人直言,作为农家学社的老农,我农人云领导的农家学社是肯定承担不起养活华国近六成半的人口的任务,届时我们学社只能放弃公营农庄的经营权。

这封书面质询一出,无疑是将全国的共建农村都推上了风口浪尖,出身于乡土的几位元帅,直接对农人云元帅进行了口头批评,孙震天大元帅更是称其有推卸责任、危言耸听之嫌,最终,农人云元帅的书面质询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被当成了一个错误推论,当年的年底会议对它表示弃置不议。

华国历第十年,农人云元帅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参加年底会议,十一年立春当日,他本人在农学省以元帅的名义,向华国所有的共建农村,发出了一封名为《泣呈农村朋友》的言辞极为恳切的万言书。

之所以写这封万言书,是因为他收到了华国历第十年年底会议的条陈简报,里面清楚的写着:立国近十年,全国各省的新生儿人口数都呈现爆发式增长,共建农村的总人口数却降低了五分之三,省县人口大增,乡村人口递减,二元农业计划面临严重问题。

农人云元帅在看完简报后,拿出了华国至今整整十年的公营农庄统计报告,仅仅只看了没一会儿,他便已泪水涟涟,事情比他当年推算的还要严峻的多,公营农庄已经真的濒临崩溃。

他一连两夜没有睡觉,洋洋洒洒的写了一万几千多字的《泣呈农村朋友》的初稿,经由另十一位元帅都批改核看后,删减至一万字左右,于华国历十一年立春那天,公开发表。

万言书发表的当天,整个华国的有识之士们便开始了自我调查,直到当天夜里凌晨两点左右,仍有残酷到令人不敢相信的各路私人调查报告,如同雪花一样,往各地的公营农庄飘去。

华国历十一年立春次日,由大元帅孙震天起头,农人云元帅总负责的,农业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的在华国境内展开,重点区域则是各县下辖的共建农村,无数来自各省各县的青年人,踊跃的奔赴当地的共建农村,参与了这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农业生产运动,彼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运动竟持续了十年之久。

华国历十五年,因农业大生产运动已持续数年,潜在的农业大危机算是暂时转危为安,经农人云元帅的不断争取,华国靠近农学省的海岸线上,本想留作他用却因遗忘,导致闲置下来的,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租赁给农家学社使用。

十五年年中,农人云元帅行使其在农学省的自治权,将其改名为农学兵团省,他于同一天宣布,将建立一个军屯一体的农业生产建设兵团,用于建设农家学社专营农场,消息一出,全国300个省都表示支持,大量现役的、已退役的青壮年军士都主动申请去参与建设,各县下辖的共建农村为了获得全国省县民众的谅解,也尽力的组织了援建生产队,大生产运动中,获得了劳动模范称号的年青人们,基本上都在生产队的名单中,生产队一经建成,便也远赴专营农场参加建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