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71章 富婆姐姐的厚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晏珣回家后,将李山长的教诲对父亲复述一遍。

毕竟,父亲比他还爱冒险。

晏鹤年听了后,微微笑道:“李开先是有名的才子,曾经年轻气盛。他是吃过亏才有这番见识。这是金玉良言,你要记在心上。”

晏珣说:“爹!你也要记在心上。”

“爹年纪大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见儿子露出不赞同的神色,晏鹤年话锋一转:“好!我记在心上。”

老儿子!

都不知道谁是老子,谁是儿子!

晏家父子本意低调,但是挡不住上门贺喜的人。

春日多雨,前些时候桃花汛,双河村的人忙着抢救桑田禾苗,没怎么进城。

还是一个在周山镇社学读书的孩童回村,跟人说:“今科县试,周山镇就一个人上榜,是案首晏珣。我们先生问是不是双河村的,我听着陌生……”

“什么陌生!你六伯的儿子不就叫晏珣?他过年还回来了。”

“六伯的儿子?他不是傻子?”

消息在村里传开,族老们特意让老四晏松年去一趟县城。

毕竟,村里跟晏鹤年血缘最近的就是老四。

“若真是小珣得了案首,咱们怎么样也凑几两银子,给他去府城考试!”

科举是大事,村里历来有凑路费程仪的传统。

有钱的给钱,没钱的也会送几个咸鸭蛋。

晏松年嘟囔:“他家有钱呢!几两银子不如给我,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你考中了,也给你凑程仪!”乡亲们取笑。

大房晏长年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说:“老四,那是你侄子,你就不希望他好?”

晏松年:“……也不知是不是小珣!行了,我去一趟!你们帮我看鸭子!”

小珣好他脸上也有光,可他不想凑银子啊!

就因他家关系最近,其他人都给,难道他好意思不给?

一路上,他想着种种对策,到了晏鹤年家门口,就大声说:“老六在家吗?咱们小珣真的中了?”

晏鹤年在家里闭关,听到喊声走出来开门。

“是四哥啊!我家小珣过了县试,是案首。你也知道了?”

“还真是小珣!难怪我家门口这几天喜鹊喳喳叫!这样大喜事,你也不回村里宣扬!”

晏鹤年说:“县试只是开始,有什么好宣扬?小珣的意思,总得中了秀才再说。”

晏松年连连点头,好话不要钱一般往外送……

“咱们小珣稳重!我看小珣比你有出息!定了哪天启程?我做伯父的,怎么都得送十个八个咸鸭蛋……你千万不要跟我客气!”

嘿嘿,他把话说在前头,老六就不好意思要钱~~

晏鹤年似笑非笑:“他们同窗一起,四月初启程,咸鸭蛋就不用送的,我托你去祠堂给祖宗上香吧!”

“咦?老六,你不要钱?”晏松年惊讶。

晏鹤年哼道:“谁跟你一样!”

见晏鹤年如此善解人意,晏松年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回村之后,他大肆炫耀晏珣中了案首。

“案首,就是半个秀才!高邮那么多才子,我侄子小珣是第一!”

“我做四伯的,能不为他高兴?我当场拿出十两银子做程仪!你们意思意思就行了!”

村里人这回得了准信,一片哗然——

“当初老六也会读书,要不是家里接连出事,他不会跑到外面去,误了考试!”

“就是!他若不走,现在说不定已经进士!”

“说起来,当初都怪老四,他逼走了老六……嘿!老四,你真的给了十两银子?”

大伙儿怎么都不信呢?

虎头抱着手臂说:“我明天就进城,给没给,骗不了人!”

晏松年脸不红心不慌,大咧咧地说:“我给了啊!人家看不上十两银子,不肯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嘘声一片。

村里姓晏的都是一个祖宗,到底凑了五两银子并一篮子咸鸭蛋,让虎头送进城。

晏松年郁闷,“虎头小孩子做事不稳妥,应该让我送!”

“得了吧!让你送,就是让猫儿送鱼!”乡亲们哄笑。

谁还不知道谁啊!

这晏老四,油锅里的钱都能捞出来花;只要给钱,连他自己都能卖!

晏珣收到乡亲们送的程仪,高兴地说:“多谢叔伯们惦记,我这次一定努力。我去府城,前后近一个月。虎头,你有空就来陪陪我爹。”

虎头答应:“行!我来帮六叔干活,让六叔安心读书。”

晏珣小声说:“你帮我监督,莫让他偷懒,比如去钓鱼、听说书、放风筝……”

虎头瞪大眼睛,六叔竟然是这样的人?

晏鹤年:“……”

父纲不振,如之奈何?

呜呼!苍天负我!

族亲们送了程仪,王姑娘也让人送程仪来。

毕竟,兄妹情深。

王家的“养子”刚到仓米巷,小巷里的街坊就走出来看热闹。

嘿!

马!这马真神气!

他们水乡人家,出门都坐船,很少骑马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