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255章 嘉靖四十二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祭祀的菜有四样,祭祖后分给孩子们吃。

有晏鹤年在,晏珣、阿豹和常欢都是孩子。

说起来奇怪,祭祀的菜没什么味道,比寻常水煮肉还淡,可能真的被祖先吃过。

“祖先大老远从高邮到京城吃饭,也是挺不容易的。”晏珣煞有介事地望着云端。

常欢抬头望望,小声说:“列祖列宗在上?保佑我媳妇一举得男。”

珣哥还没有娶媳妇,他就要当爹!到底还是他赢~~

阿豹嘴巴一张一合,默默祈祷小半日……他的心愿有一点点多,怕祖先记不下,得重复一遍。

祭祖之后,就在这大方桌上吃团圆饭。

晏家年夜饭,除了养子养女们齐心协力做的各种大菜……照例有晏鹤年亲手做的一大碗鸭子羹、王徽做的徽州菜蓑衣丸子。

晏珣露一手,做一道红彤彤的水煮鱼。

常欢和阿豹也各自做一道菜。

这是有讲究的。

晏家上两代已经分家,晏珣、常欢和阿豹分属三房子嗣。

各房自己做菜,凑在一起吃,既寓意着已分锅,又透着一家人的和睦。

分家几代的子嗣还一起吃团圆饭,皇帝家都没那么和睦!

晏家祖宗在天之灵,应感到骄傲而欣慰。

嘉靖四十二年,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来临。

家家户户庆团圆,皇帝唯二的两个皇子却不在身边。

高处不胜寒,这是当皇帝的代价。

“又一年过去。”皇帝似乎听到外头的鞭炮声,喃喃自语:“嘉靖四十二年,朕要到七十二岁退位,还有多少年?”

宗室、豪族、官僚、边军、中官,都是压着祖宗基业的大山。

他刚登基那会儿,曾有过雄心壮志,要移走这些大山。

他搞过“嘉靖新政”,提出“兹欲兴道致治,必当革故鼎新”的方针。

“一条鞭法”,就是从嘉靖年间开始试行的。

可是……积弊太深,新政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国家的财政经济反而到了崩溃的边缘。

“想移走这五座大山,愚公都不行,除非天帝显圣,派出力士;除非朕有彭祖之年。”

他什么都知道,于是……选择修仙。

咦?

他终于悟出“太极”的真谛——政不由己出。

交给夏言办,办砸就嘎掉,让严嵩取而代之;

严嵩又干了许多年,年老不中用,就任由徐阶取代。

事情办得好,功劳是皇帝的;事情办不好,责任是臣子的。

特别是实施新政这种得罪人的事,要有个能干、敢干的人。

之前新政失败的锅,得由严嵩背!

都是奸臣不好,皇帝是圣明的。

以后呢?

从这一年的情况看来,徐阶的魄力还差一点……将来换谁上?

高拱、张居正?

还是不走寻常路的晏鹤年、骑黑虎的财神晏珣?

新年一过,晏珣得到一项特殊的任命——皇孙日讲官。

这道离谱的任命让翰林院炸了锅。

众所周知,经筵有月讲、日讲、午讲、温讲,都是给皇帝讲课。

所谓皇孙日讲官,相当于皇孙的老师?

“皇孙?裕王现在没有子嗣,晏编修给谁日讲?”翰林们议论纷纷。

晏珣淡定地说:“当然是给皇孙胎教。”

看样子,他通过皇帝的考察,获得皇孙老师的资格。

如果皇孙已经有几岁大,以他的资历,不够资格做皇孙老师。

但皇孙还是个胎儿,其他高官大佬们不争莫名其妙的胎教官,顺水推舟给晏珣。

翰林们想清楚皇孙还是个胎儿,觉得这件事挺离谱的,也没那么羡慕嫉妒。

有人说:“既然晏编修去做日讲官,那修《承天大志》的事?”

一语惊醒梦中人!

众人摩拳擦掌,都想抢这个差事。

可惜上头发话,考虑到皇孙还是个胎儿,不宜过度劳累,晏珣不用日日去王府。

因此不影响修书。

你们以为修《承天大志》容易?

看看人家晏珣写的……把皇帝的父亲兴献王比作周文王,称颂“我献皇帝,天纵圣哲……迈于周文”。

然后称皇帝为“今之尧舜”。

拍龙屁文章送上去,先由内阁次辅袁炜审核。

袁炜是个有名的“青词宰相”,才华横溢的“大明第一马屁精”,对其他人的文章都是吹毛求疵。

但晏珣是他的学生,他就不怎么找茬,而是帮着精益求精。

有时候,晏珣自己都觉得,一群人费心费力修这种骗鬼的东西挺荒唐。

但皇帝就是喜欢骗鬼,做臣子的只能配合。

在徐阶和张居正看来,就是晏珣抄近道,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心腹。

经常出入裕王府,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万一他带着裕王染上奇奇怪怪的爱好怎么办?

可一项突发事件,让他们没精力跟晏珣争宠……

革职回乡的胡宗宪出了意外,徐阶又成为嫌疑人。

徐府。

徐阶沉着脸说:“先前严世蕃被绑架,有人说是老夫所为。现在胡宗宪被刺杀,又有人说是老夫干的。莫非在他们心中,老夫就是悍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