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274章 晏鹤年露一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渭出来打听消息,没等开口,就被热情的街坊包围。

“这位老爷贵姓?您白白胖胖,一看就是京里出来的。跟咱们晏状元是同僚?”

“人家说翰林院里都是状元、榜眼、探花,老爷也是状元郎?”

徐渭:……扎心。

晏小六笑眯眯地拿出钱袋,给大伙儿散喜钱。

街坊们顿时一拥而上,好话不要钱地往外倒。

钱多钱少不重要,领一个铜板回去,用红绳串好,挂在儿孙脖子上。

不指望三元及第,随便中个秀才举人,像那位徐老爷一样白白胖胖就行。

远近几条巷的人听说状元回家散喜钱,连忙赶过来,讨喜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不白拿钱,七嘴八舌分享消息。

“晏老爷在屋里头?小心烧坏的房梁砸下来!”

“这老屋弘治年间盖的,知道称不上翰林老爷的身份,自己烧起来,想让老爷盖新房。”

“……依我看,是小偷得知晏家发达,半夜来偷东西,撞倒灯台起火。”邻居张婶煞有介事,“早几日有个绿豆眼的货郎窜巷子,我看就是贼。”

此言一出,常聚巷口交流情报的三姑六婆们顿时得到启发,都在说自己的发现。

那个货郎面生,一定是来踩点的!

听口音,有点像松江府人,该不会是倭寇吧?

徐渭暗暗记下这些人说的话。

真真假假,让晏鹤年自己去判断,他又不是晏家的幕僚。

晏鹤年走出来,再次感谢街坊们的热情,又说来日重建房子,还请大伙儿吃安宅酒。

街坊们哄然叫好。

有小孩子馋席面,蹦蹦跳跳鼓掌:“状元年年盖新房,咱们年年吃安宅酒。”

晏鹤年:……谢谢你啊。

街坊们知道状元郎还有事,说笑着散去,又在心中暗骂这火不会挑时辰。

晏老爷要是住在仓米巷,还可以多亲近。

别小看这点亲近。

将来自家小子去府试院试,跟主考官说“学生跟晏翰林比邻而居、常来往的”,主考官兴许酌情录取。

让人回去高邮湖传信,晏鹤年在汪家又住两晚,谈天说地就是不提火灾。

别人越想他着急,他越淡定。

过两天,他带着随从到码头,雇两艘船,后面一艘船放礼物以及刚买的酒肉。

徐渭终于忍不住问:“我们现在去双河村?”

晏鹤年微笑着摇摇头:“去高邮湖。今日让你见一见,‘我们’江湖好汉。”

他是个低调的人,奈何胡宗宪和徐渭都想看他露一手。

起火的事不急着查,没什么是晏半仙掐指一算查不到的。

实在不行,请问土地爷。

徐渭一听要进高邮湖,精神一振。

高邮湖是一大片水域的统称,湖中有岛,岛上有寨,如《水浒传》中的水寨。

湖边和岛上的湿地,四季轮转,吃不完的茨菇、芦笋、莲藕、菱角、芡实.....

更是鸭子们的乐园,野鸭家鸭,成群结队在湖中划水摸鱼。

其中万亩芦苇荡,盛夏时节郁郁葱葱,船行其中,如入迷宫。

这样的地方,天然是水匪盗贼们的老巢。

儒雅俊朗、风姿卓越的晏状元进高邮湖,岂不是羊入虎口?

像徐渭这样的,更是做拨霞供的好材料。

他们的船驶出不远,后面忽然接二连三跟着许多船,形成壮观的船队。

徐渭张口结舌,半晌叹道:“晏兄真是高邮湖第一把交椅。”

晏鹤年淡淡笑道:“都是些打渔、撑船、养鸭的良民,卖苦力挣口饭吃。真的大盗,哪里在江湖中。”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徐渭默然。

身为大才子,他对大明朝的种种弊端心知肚明。

就是诸葛再世,只怕也没有治国良方。

但晏鹤年这样黑白通吃、表里不一的人,他也是第一次见。

大忠似伪,大伪似真。

难怪晏鹤年对老房子起火的不在意,此人自身就是杀人放火的行家!

晏小六望着身后大大小小的船,暗笑珣哥不在,老爹百无禁忌……只有珣哥才能管住老爹。

平安则战战兢兢,跟上梁山似的,就怕艄公突然问他吃馄饨还是板刀面。

总觉得怪怪的。

高邮湖有一处水域叫珠湖,传说谁见到湖里像拳头一样大的神珠,就能科举高中。

当地人说,晏家父子双鼎甲,是因为有蚌精献神珠。

连蚌精的眉眼模样,都说得有鼻子有眼。

这一年来,不知多少人来这里碰运气、给蚌精娘娘烧香。

没有船的时候,湖面是平静的、浩浩淼淼,寂寞荒凉神秘。

现在一艘艘船船冲破平静的湖面、闯入迷宫一样的芦苇荡,远处的岛上响起号角声。

晏鹤年来这个地方,不是羊入虎口,而是如鱼得水。

湖心大岛响起锣鼓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小孩子不停地跑来跑去,高喊着:“船来了!好多船,好多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