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416章 风采更胜昔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每当桃花开的时候,我都会想念故乡的桃花鸡。”

此刻,晏珣站在高邮街头的熏烧摊子前,笑眯眯地问:“陈二哥,有桃花鸡吗?”

“要预订……”陈二忙着手里的活,头也不抬地回答。

“真可惜啊,我只在高邮停留两日,看来是吃不上了。”晏珣遗憾地叹息。

“你谁啊?”陈二不经意地抬起头,随即猛地揉眼睛:“晏郎?哦!晏大人?!您什么时候回来的?”

“低调!低调!”晏珣眨眨眼。

卖熏烧的陈二忍着激动连连点头:“好!好!桃花鸡是吧?我这就去准备,明天一早给您送去!”

列祖列宗啊!晏大人回乡特意来吃我的熏烧!

我要宣传得扬州城都知道!

晏珣笑着说:“如果有,我明早让人来拿。没有的话,你给我准备蒲包肉、卤猪耳朵。”

“好!好!”陈二除了叫好,已经不知道说什么。

都说晏郎做了大官,怎么还跟以前一样好说话?

晏珣赶赴宁波赴任,从运河乘船南下会途经高邮,抽两日回家乡扫墓是人之常情。

那年星夜赶科场,还是意气风发少年郎。

风云变幻,皇帝都换了一个,晏珣已是两朝老臣。

官船停靠在运河码头,他只带着几个人低调地回家。

原本被火烧掉的“吉屋”,重新修建之后,他还没有回去看过。

这里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的回忆,怎么能不回去看一看呢?

熏烧摊子离小蓬莱茶馆挺近,这日茶馆照例有说书,叫好声传到外面来。

一场说完,说书人老山嚼着茴香豆、摇着扇子慢悠悠地走出来,迎面看到晏珣。

老山吓了一跳,茴香豆跳到嗓子眼,噎得他上气不接下气,指着晏珣直发抖。

晏珣连忙冲上前,重重地捶一下老山的后背,豆子跳出来。

老山终于喘过气,看着掉在地上的豆子,叹道:“惜呼哉!可惜矣!”

说完又醒过神,晏珣?

都说“白天莫说人,晚上莫说鬼”,他刚刚编完晏郎跟神女奔赴蓬莱仙山的故事,就碰到本人?

晏珣狐疑地看着老山:“你眼珠子都要瞪出来,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住我的事?”

“真的是晏大人?”老山大声喊道,“我没有!我绝对没有瞎编你的故事!更没有说你跟神仙姐姐三生三世。”

那就是有了。

晏珣哭笑不得。

算了,瞧他一把年纪混得那么落魄,只怕胸口碎大石的活也干不了,只能卖下嘴皮子这样子。

可是,被老山这么一喊,茶馆里的茶客全部被惊动。

刚刚听完离奇的故事,原主就出现?

听书的茶客大多是闲人,比如汪家三老爷汪东篱。

不管故事真假,听个乐呵。

最重要的是故事的男女主都是俊男美女,把自己代入晏郎的角色,就觉得爽快。

汪东篱反应迅速,冲出来说:“晏大人到高邮,怎么不告诉我?走!我送你回家!”

接着又吩咐随从:“拦着些,别让热情的乡亲们惊到晏大人。”

随从得令,掏出一袋钱,大喊一声:“天上掉钱了!”

他做起散财童子,往地上撒钱。

这下,别说茶馆的闲人,连老山都冲在最前面抢赏钱。

这不是汪家的赏钱,是晏大人的赏钱!

有晏郎的才气和仙气。

晏珣跟着汪东篱一路小跑回自家重盖的吉屋,几个随从紧紧跟着。

徐枚这一次也跟着晏珣南下,见识到这场面既佩服又骄傲!

不愧是我哥,就是受欢迎。

我叫晏枚,晏珣是我亲哥……谁赞成?谁反对?

仓米巷的晏家吉屋占地不大,重建的时候晏家族人、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每个人都可以对外说“晏大人的家是我盖的”。

虎头和晏老四进城偶尔住在这里,柴米油盐都有。

汪德渊进京时给晏珣带去钥匙,他回来随时可以住进去。

一群人呼啦啦地进屋,汪东篱迅速把门关好,喘着气说:“老夫几十年没跑过这么快!还是年轻时那会,一去扬州新市河就被花娘追。”

晏珣:“……汪叔叔不老。”

他知道德渊不靠谱是像谁了!

随从们利索地打扫屋子,搬出椅子请客人坐。

徐枚笑着给长辈见礼:“汪叔叔,久仰大名。听说您很欣赏我哥哥的画,您真有眼光。”

汪东篱见徐枚的年纪跟晏珣相仿,惊讶地说:“是阿豹吧?多年不见,你变化真大啊!”

……变丑了。

徐枚汗颜:“我不是阿豹。他在京城做大管事。”

“你是常欢?不得了!真的认不出!”汪东篱更加惊讶。

……变得更丑了。

徐枚:“……”

晏珣哈哈笑道:“汪叔叔别逗他,这小子会当真的。他叫徐枚,是名士徐文长的长公子,认我爹做义父。”

汪东篱摸着胡子,一本正经地说:“原来是徐文长的公子,难怪才气横溢、一表人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