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420章 扮猪吃虎晏大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晏珣用王世贞跟华叔阳套近乎。

“今年正月王大人赴任浙江参政,太子殿下抄了一首诗送给王大人。”

……太子记得花猫奴奴是王世贞送的。

华叔阳还不知道此事,不禁问:“太子抄的是哪一首诗?”

“西涯先生的《送陆武选文量之浙江参政》。”晏珣回答。

西涯先生就是李东阳,弘治、正德年间首辅,也是当时有名的诗人。

华叔阳一脸佩服:“常听人说太子殿下聪慧,小小年纪熟读诗书,非常了不起啊!”

晏珣谦虚地说:“他不仅仅聪慧,还很自律。像小殿下这个年纪的孩子,哪个不是溜猫逗狗?他就不一样……”

华叔阳:“是,是。”

既然有人捧哏,晏珣炫起好学生小钧钧来,就有些收不住。

华叔阳觉得姿容灼灼的晏大人此刻像那些初为人父的蠢爹。

晏珣明知对方的目的是什么,先说些闲事,磨一磨对方的耐心。

谁沉不住气,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趁着晏珣喝茶润嗓子时,华叔阳逮到机会转移话题:“跟倭国的贸易,大人定好商品类目了吗?海商们等着细则备货。”

跟倭国的官方贸易中断已久,什么能卖什么不能卖,要有类目细则。

海商们怕晏珣不懂行,让背景深厚的华叔阳来打探消息。

徐璠也竖着耳朵听晏珣说话。

晏珣正色道:“我没有做过海贸,对倭国不太熟悉,对海贸商品类目更是糊里糊涂。你们来得正好,给我一些建议?”

……你细说啊,我想知道你家垄断着哪些商品的贸易。

华叔阳觉得晏文瑄真诚好说话,不愧是岳父大人的忘年交。

四舍五入就是自家岳父,没什么不能说的。

“在下有一点浅见,抛砖引玉给大人一些参考。”华叔阳有心展现自己的见识,说得很细致。

嘉靖年间“争贡战争”发生前,大明对倭国出口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药材等;进口商品则有刀剑、白银、漆器等。

“争贡战争”后,官方贸易中断。

倭国想获得大明的商品,只有通过走私、倭寇强抢,或者让佛郎机人做中间商赚差价。

“倭国不会制糖,福建商人以砂糖做‘压舱石’,带到倭国交易后,以白银做压舱石。但我们江浙没有制糖的优势。”

“倭国不会做铜钱,所以铜钱也很受他们追捧。硝石、火药,一直都是禁售的。”

华叔阳滔滔不绝地说,晏珣认真地听。

……铜钱的事他知道。

后世考古,在跟宁波隔海相望的倭国海域发现一艘沉船,这艘商船载有八百万枚铜钱!

听华叔阳说完,晏珣恍然大悟:“原来海贸如此重利,难怪走私者屡禁不绝。我听说倭国贵族都以用大明的商品为荣,他们是更离不开海贸。”

徐璠在一旁补充:“从前汪直把持东西二洋的海运,倭国和佛郎机人都认他的印。岸上的商户不敢出海,都把货卖给他。汪直死后,他的人四分五裂。有的摇身一变成了海盗,有的被倭国村长雇佣,打村战去了。”

“噗。”在座的人都忍俊不禁。

在徐璠这样见过世面的前任小阁老看来,倭国那些大名就是村长。

但倭奴同样看不起大明,认为明皇朝不敢跨海打他们。而且在倭奴眼中,朝鲜是他们的藩属国。

关于雇佣军的事,晏珣有些感兴趣,他想到舅舅杨世安。

舅舅的手下,应该就有不少这种飘洋过海混饭吃的大明底层百姓。

徐璠知道“安世”的存在吗?

“你说汪直的旧部被倭奴雇佣打仗?这种事你从何而知?保真吗?”晏珣试探地问。

徐璠大咧咧地说:“当然是真的。有些事瞒上不瞒下,朝廷诸公只知道禁海,哪里知道民间的事。”

晏珣瞥了徐璠一眼,有些一言难尽。

……令尊不当首辅才多久?他是不是“朝廷诸公”?

“既然可以被雇佣打仗,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派人潜伏进去,插手倭国的内斗?”晏珣又问。

徐璠笑道:“除了汪直手下那些亡命之徒,谁愿意万里迢迢到倭国去?干涉他国内斗,又没什么好处……总不能让人去当幕府将军吧?”

“那可说不准。”晏珣淡定地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徐璠连连摇头,觉得晏珣的想法很离谱。

有能力干这种事的,在国内也是个人物,没必要背井离乡;没能力的,在倭国村长内斗中也出不了头。

晏珣心里有数,笑着转移话题:“我只是随便想想。听两位一席话,我对倭国增进许多了解。制定商品细则也有头绪。船引的事,你们有什么建议?”

徐璠立刻说:“晏大人没做过海贸,对南边的海商也不了解。我愿意为晏大人分忧,你把今年宁波海关的船引全部包给我,我帮你找船主。”

宁波海关,徐家承包了!谁赞成,谁反对?

徐璠认为晏珣一定会赞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