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541章 和钧钧有个约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晏家的小花园中,晏珣对着简略的东海地图侃侃而谈,底下是一双双兴奋的眼睛。

被别人打上门是憋屈的,打上别人门口是暗爽的。

虽不符合君子之道,却是人之常情。

“后来呢?后来呢?”朱翊钧握着拳头,目光灼灼地问。

“后来……你不是在奏本中看到了吗?”晏珣笑着说。

山东巡抚的奏本,有戚继明和汪德渊派快船回送的消息,上面一本正经地说:

耽罗岛胆敢窝藏海盗,大明水师留在岛上搜寻,派快船回朝报讯,应对朝鲜方面的质疑。

耽罗岛的地形,就像平底锅上的荷包蛋,只有济州港一个天然优良深水港。岛上的人回汉城报信,必须通过这个港,我军容易封锁消息。

但大明办事,为什么要偷偷摸摸?

就让朝鲜知道好了!

他们派使者来质疑,正好讨论过去二百年拖欠马匹的问题。

“那汪德渊他们就暂时驻扎岛上?军需的问题呢?”听众晏秋生问。

奏本上没提这个问题啊!

要知道,大明最初是有在大湾岛驻兵的,后来撤兵是因为军需运送消耗巨大,朝廷觉得不值当。

晏珣说:“耽罗岛不仅是海贸中转点,气候还温暖湿润,适合农业生产。岛上产柑橘,汉拿山蜂蜜,还有渔业,水产中各种鲷鱼可称一绝,小汪的信中都有细说。”

所以……

军需当然是就地取材啊!不然你以为朝鲜水师在那里吃什么?

我的傻大侄子!

其他小伙伴也一脸看憨憨的表情看向晏秋生。

这种事情好说不好听,你就不要问嘛!

晏珣还是解释一下:“戚将军的军队以纪律严明着称,打仗不犯百姓秋毫。但其他军队并不是这样的,‘匪过如梳,兵过如蓖’,你们应该听过。”

前些年,朝廷官员陈谨回老家福建守孝遭遇乱兵袭击,若非学生汪德渊带着护卫家丁在场,恐怕就要糟糕。

“兵匪的问题,对内是要整顿的。但是在外作战,有时候适当保留一些匪气,可以鼓舞士兵的士气。最现实的,我们不能一直从内地输送军需。”

晏珣主要是说给朱翊钧听的。

太子殿下身边的老师,都是读圣贤书长大的翰林。

大明不需要一个武宗,也不需要一个迂腐的道德典范皇帝。

好在朱翊钧看起来没这个问题。

他高高兴兴地说:“就是应该这样!大唐为何能开疆拓土?就是初唐每一次对外作战,都有巨大的收获。”

牲畜、人口(奴隶),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

大唐其实是反向打劫游牧民族啊!

“我真羡慕汪德渊啊!”朱翊钧感叹。

他想南巡到上海看一看,还得挖空心思寻找时机,汪德渊居然跑到耽罗岛耀武扬威!

想一想珣珣跟自己一样,也没有出过外海,朱翊钧更觉得可惜。

要带珣珣去看星辰大海!

“汪德渊很狡猾,奏本写得简略,却附带一份长长的密信。是为了避免朝野对此事过多争议,闷声干大事。”晏珣说。

就像胡宗宪在倭国一样,送回来的奏本都是冠冕堂皇又简略,私底下却送回一船船白银。

有道德君子想喷也无从喷起。

你说我打劫?朝鲜是不征之国?

你有证据吗?

我可以对太祖发誓,我没有欺压邻邦,只是正常行使宗主国的权力。

“正式驻兵耽罗岛,算不算海外扩张的一个标志呢?”朱翊钧忽然感到激动。

一盏灯在黄海、东海、日本海交接的地方亮起。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灯,陆续点亮。

“是一个开始,但不会是结束。”晏珣期许看着眼前这群高高低低的小土豆,“未来是我们的,更是你们的。”

“冯保在崇明造船厂建远洋大船,上奏本请朝廷给大主舰赐名。”晏珣笑着说,“你们讨论一下,说不定皇上采纳你们的建议。

小孩子们顿时轰然,凑在一起要给主舰起名。

这是一个足以载入青史的名字!

趁他们讨论,晏珣在一旁喝水休息……

说书也是一件辛苦的事,难怪说书人老山时常生活所迫,宁可去江湖卖艺。

刚歇了一会儿,朱翊钧又凑过来,“冯保说,他跟西洋船工沟通时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

西洋人对他们的“全帆装”船引以为傲,和中式帆相比,西洋帆具有无与伦比的速度优势。

中式帆受限于蓬帆本身的重量,造远洋大型战舰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困境。

“通过沟通发现,红毛番引以为傲的‘全帆装’,是在宣德年间突然出现在西方的。而根据南京宝船厂的记载,郑和宝船的前桅和主桅都是蓬帆……总之,宝船的蓬帆换成横帆,就跟西洋全帆船一模一样。”

朱翊钧的语气沉重:“而再往前查资料,这种全帆船,唐宋时期就有了。”

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进的造船技术传到了西方,自己却丢失了图纸,主动封锁海域拒绝远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