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720章 基建还得看海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吕宋水稻一年种三季,六月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

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忙碌的农人。

华人有丰富的种地经验、饱满的种地热情。

“好多肥沃的土地,竟然是无主的!水稻一年三熟,呜呼!”

“现在是我们的了!呜呼!爹娘,我出息了,一人可以分几十亩地!”

新来的移民在官府的组织下开荒,良田种水稻,差一点的地种红薯、玉米,再差的就丢荒……地多人少就是这么任性。

手巧的人,跟着旧移民学习用蕉麻制造缆绳、麻线和粗布。

……在后世,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纤维生产和出口国。

菲律宾群岛也可以种植棉花,有一个岛叫“棉兰老岛”,棉花是重要农产品。

丛林里,有自然生长的香蕉、芒果,可以吃个饱,也可以烤香蕉干、芒果干储存。

一年四季都热,不用置办冬衣。

对于失地失业的底层贫民来说,有吃有穿的地方,简直是天堂。

“难怪一批又一批的人下南洋,真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就是懒人,采集丛林的水果也能生存。”

“这么好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给红毛番殖民?

不如我们自己来!

大明百姓不怕苦,只怕没有地给他们种!

擅长捕鱼的,可以驾船出海捕鱼;若是肯去挖金矿,也有丰厚的报酬。

海大人是青天大老爷,不会把百姓当奴工。

来得早的旧移民也高兴,因为新移民不用分他们的地,还要跟他们请教气候和种植技巧。

头脑灵活的就做买卖,整个吕宋岛都热闹起来。

每年六月到十月,是吕宋的雨季,会有大大小小的台风。

但受台风影响大的是靠海的区域,马尼拉没有太大影响,只是会连续下几天雨。

海瑞提着一把伞穿梭在马尼拉王城,走进巡抚衙门,即西班牙人建的总督府。

从前王城只有西班牙裔移民和商人可以住,现在城里已经见不到几个红头发惨白脸的红毛番。

不送他们去挖矿,留着做大老爷吗?

六月的一天,海瑞得到消息,巡视南洋的明军船队返程,途经吕宋补给。

“晏珣来了,你们不是要见晏叔叔吗?随我去见吧!”海瑞和蔼地对两个儿子说。

海中砥和海中亮欢呼:“晏叔叔!我们要见晏叔叔!我有礼物要送给他!”

他们的母亲王盼儿打趣:“你们不是期待晏叔叔的礼物?”

“那是以前!现在我们也有礼物送人!”海家兄弟兴高采烈。

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所得。

海瑞看到两个神采飞扬、黝黑健壮的好大儿,笑容温暖。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光。

只要能干一番事业,在海外又何妨!

海家父子都去迎接晏珣。

船队靠岸之后,晏珣见到海瑞又惊又喜:“我早就说,若要在吕宋实施均田制,必须得刚峰兄,其他人都不行!”

海瑞微微笑道:“我也早就说,若要巡视南洋,还得文瑄,其他人都不行。”

合适的时候,海瑞也会说客气话。

晏珣哈哈笑道:“刚峰兄真有眼光!”

一旁的冯保:……所以海瑞的意思是,本公公不能做正使?

好吧!

晏珣的确比他了解南洋、熟悉红毛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海家兄弟凑过来说:“晏叔叔好!你还记不记得我们?”

“咦?是中砥和中亮?长大了啊!上一次见你们还是小孩子。”晏珣笑着拿出礼物。

一人一个小袋子,里面没有什么好东西,就是大颗的海水珍珠。

小孩子长得快啊!几年不见就长成少年郎。

晏珣从“晏哥哥”变成“晏叔叔”,更要感慨岁月不饶人。

海中砥和海中亮高高兴兴收下礼物,没有拆开袋子看,而是拿出自己准备的礼物。

“是我们捡的贝壳和海螺壳,挑选出最漂亮的!”小少年们目光亮晶晶。

“哎呀!我真喜欢!”晏珣诚挚地说,“你们真是好孩子啊!不过即便在吕宋,也要好好读书,来年回去考科举。你们有十五六岁了?我来考考你们……”

海家兄弟:“……”

见面就考一考,大人都是这样的吗?

见海家兄弟挠头,晏珣笑着转移话题,没有当场出题。

他们说笑着前往马尼拉。

晏珣留意到道路两旁的稻田、玉米地、棉花田郁郁葱葱,丛林里的香蕉树、芒果树都挂满了果,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最早一批新移民是去年秋日来的?不到一年时间开垦了那么多土地?我记得前年来的时候,许多地方都是荒地。”晏珣惊讶又佩服。

海瑞疑惑地说:“大半年的时间,还不够开荒种地?闲着做什么?”

地分到手里,你让农民闲着,他们都不肯!

晏珣:“……言之有理。”

一年四季都适合耕种的吕宋岛,又不用猫冬,撸起袖子就是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