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 > 第139章 神龙政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则天听到了外面的脚步声、喊叫声,人声嘈杂,知道发生了事变。

她用力迅速地从床上爬起来厉声问道:

“何人胆敢作乱?”

张柬之等拥太子李显入室,齐声对武则天说:

“张昌宗、张易之谋反,臣等奉太子令,入宫诛杀了二位叛贼。

因为担心走漏消息,才没有事先告知您。

臣等自知领兵闯入内宫,罪该万死。”

武则天一脸愤怒地瞪着太子李显说:

“你真敢做出这样的事么?

既然他们两人已经被杀,你可以回东宫去了!”

桓彦范进言说:

“太子怎么再返东宫?过去先皇把爱子托付给陛下,如今他年龄已长。

天意人心,久归太子,臣等不忘太宗、先帝厚恩,所以迎奉太子诛杀叛贼,请陛下传位太子,上顺天意,下顺民心!”

武则天不允许,因为看到一圈人都怒气冲冲地看着她,不便严辞拒绝,正在踌躇顾虑,忽然看见李湛也站在人群里边,便对他说:

“你也参与诛杀张易之将军么?我待你父子不薄,没想到也有今天。”

李湛是李义府的儿子,听了她的话,竟低下头无话可说。

武则天又看见崔玄玮,也对他说道:

“别人都是经人推荐重用,只有你是朕特别提拔,如今你也和他们一起来了么?”

崔玄玮说:

“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大恩大德。”

武则天不禁跺脚说:“罢!罢!”

说了两个罢字,仍然回到床上躺下了。

张柬之拥太子李显走出长生殿,即令羽林军将领派兵抓捕张同休、张昌期、张昌仪。三人全部被捉住。

张柬之向太子李显请求说:

“他们三人都是反贼张昌宗、张的兄弟,一贯仗势欺人,欺压百姓、作恶多端,请求将三人斩首,以绝后患。”

李显说:“准许将三人处决。”

三人被斩首于明堂天津桥南。张柬之又命兵士将张昌宗、张易之尸身,搬运到天津桥南,和刚被斩的张同休三人摆在一起示众。

“哈哈!张五郎死了!张六郎死了!”

洛阳百姓奔走相告,争着前来割张昌宗、张易之他们的肉,每人割下一小块拿走,天黑以前,他俩的尸身被割得一点不剩。

张柬之又令羽林军抓捕二张余党,逮捕韦承庆、崔神庆、房融等人下狱。

张柬之一面派袁恕己领禁卫军护卫相王李旦府,以防不测。

一面召见太平公主,张柬之对太平公主说:

“有请公主说服陛下,请陛下降旨传位于太子。”

太平公主因为张昌宗、张易之诬陷害死她的男宠高戡,对二张心有怨恨,这次二张被张柬之发动政变除掉,心里特别高兴,乐得充当这份美差,当即答应入劝武则天。

太平公主对武则天说:

“陛下,如今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文武大臣、皇宫禁卫军都只听从宰相张柬之和太子的调遣,陛下您谁也指挥不动了。

太子和他们损荣与共,他们众志成城,意志不好扭转已成定局。

如今陛下年过八十,疾病缠身,国事托付给太子是早晚的事。过几年托付和趁现在事变托付,没多大区别。

太子仁德孝顺,您退位后,他仍然对您恭敬孝顺确定无疑。

不如把皇位传给太子,您乐享富贵清闲。”

不到半天,太平公主从武则天寝室请出一道令太子监国的圣旨。

过了一天,武则天又正式颁布诏旨,传位于太子李显。

李显正式再登皇位,改年号为“神龙元年”。传旨大赦天下,只有张昌宗、张易之余党不在赦免罪行之列。

文武百官登殿朝贺,中宗李显颁诏赏功。

诏曰:

相王李旦封为安国相王,拜授太尉。

太平公主封镇国太平公主。

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崔玄玮为内史。

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敬晖、桓彦范为纳言。

李多祚封辽阳郡王。

王同皎为驸马都尉,兼右千牛将军。

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

第二天,李显命令宫内太监给武则天搬家到上阳宫。

第三天,由唐中字李显率文武百官,到上阳宫参拜武则天,加封武则天尊号,称为“则天大圣皇帝。”

拜完武则天回宫,李显诏令:

武氏宗族,各守原职。李姓皇族子孙,曾遭发配的,全部恢复属籍,立即派人护送从发配地返回。

被周兴、来俊臣诬陷冤杀的犯人,全部平反,恢复名誉。被流放的家属子女,一律免罪返回。

废除“大周”国号,恢复国号为“唐”。

凡宗庙、社稷、帝王寝陵的旗帜文字,都恢复到高宗李治永淳年间以前的样子。

仍然以东都洛阳作为首都。迁移武氏七代宗庙到西京长安。

贬韦承庆为岭南高要县尉。

流放崔神庆到钦州。

流放房融到房州。

调任杨再思留守西京长安。

外调姚元之为亳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