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 > 第141章 韦后乱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三思向李显推荐崔湜当了中书舍人,崔湜成了武家官员的听话走狗。

宣州司士参军郑愔,因为贪污被人告发,逃入东都洛阳,私下求见武三思。

门吏通报:“有人到访,自称是郑愔。”

武三思说:“让他进来吧。”

原来郑愔当过殿中侍御史,因为二张案牵连,才被贬官外放。

武三思平常和郑愔关系挺好,郑愔走进武三思宅府,两人相互寒喧几句后,郑愔突然放声大哭。

郑愔哭了一阵,又突然哈哈大笑停不下来。

一哭一笑,闹得武三思心情惊疑不定,忍不住问他:

“你是咋了?又是大哭又是大笑的?”

郑愔说:

“我初见大王,不得不放声大哭,那是害怕大王被人加罪杀害已近在眼前了。

随后又开怀大笑,是庆幸大王还有我这么个知心朋友,可以转祸为福。”

武三思问:

“什么祸什么福?我怎么听不明白?”

郑愔回答说:

“大王虽然得到皇上恩宠,但是张柬之等五个人,他们出兵为将帅,入朝为宰相,他们发动事变,废除则天皇帝易如反掌。

大王您看看您的势力,和则天皇帝相比,哪个强哪个弱?

他们五个人日夜咬牙切齿算计您,盘算着吃光大王你身上的肉,灭了大王你的家族。

大王你不想办法除掉这五个人,你的处境象早晨太阳照耀下的露水珠一样危险。

您还以为处境安然,我都为大王您的危险处境吓得心里哆嗦!”

武三思被他一说,吓得身子都颤抖起来,对郑愔说:

“跟我上一层楼说话。”

领着郑愔再往上爬一层,到了避人耳目的顶楼。

然后武三思问郑愔:

“说说你有什么转祸为福的计策。”

郑愔微笑说:

“捧杀架空啊。为什么不给他们五人封王?”

表面上对他们显示尊崇,暗中剥夺他们实权。

待他们手里没了大权,慢慢儿任您摆布,不怕他们不肯束手等死了。”

武三思大喜说:“好计策!”

于是把郑愔犯的贪污罪掩盖下来,向中宗李显推荐把郑愔提升为中书舍人。

武三思暗中嘱咐韦皇后,请她向中字李显天天进谗言,除掉神龙政变五位功臣。

韦皇后对李显说:

“张柬之等五个曾帮助陛下恢复帝位的功臣,本该赏功重用。

可是这帮人不配享有陛下恩遇,他们自以为政变立了大功,现在结党成帮,专权胡为,已经成为朝政社稷的一大祸害。

不能不想办法处置他们了。”

中宗李显信以为真,便和武三思离议对策。武三思说:

“对他们明升暗降。”

中宗李显下了诏令:

封授:

张柬之为汉阳王。

桓彦范为扶阳王。

敬晖为平阳王。

袁恕已为南阳王。

崔玄玮为博陵王。

罢五人实际官职。

让他们只是每个月初一、十五这两天上朝议政,这样朝政几乎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改任:

唐休愔、豆卢、钦望为左右仆射。

韦安石为中书令。

魏元忠为侍中。

羽林将军杨元琰,在神龙政变时立了功,被李显封为弘农郡公。

这时他见武三思掌控朝政,五位政变功臣被罢免实际官职,自知难逃灾祸, 给李显上奏表说:

“我请求剃发为僧,把封授给我全部官职和爵位都归还陛下。”

李显不允许。

杨元琰这人胡须特别多,长了满脸络腮胡子象个胡人。

敬晖听说他要剃发为僧人,和他开玩笑说:

“你要剃发当和尚,为什么不先告诉我?我如果早知道,必劝皇上批准你的请求。

剃去你那像胡人一样头发胡子,只留下头脸多么干净清爽!”

杨元琰说:

“功成者退,不退必定招来灾祸。

我杨元琰请求削发为僧是真心实意,免得陷入危险处境啊!”

敬晖知道他话里的意思,深为感慨和无奈。

敬晖每次同张柬之谈起自古狡兔死走狗烹,只能捶床叹息,徒然忧愤。

杨元琰又请求辞职,李显又不允许,说:

“不批准你辞职,朕调任你为卫尉卿,去上任吧。”

张柬之担心有灾祸到来,对李显说:

“我已年迈苍老,请求辞去一切官职封爵,回老家度过风烛残年。”

李显问:“你故乡是哪里?”

张柬之说:“臣老家襄州”。

李显说:

“朕许你回归故乡,你去担任襄州刺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