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 > 第162章 张说上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人们把姚崇宋璟并称,叫做“姚宋之治”。

他俩助成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同为千年美谈。

太常卿姜皎,是李隆基的好朋友,大平公主被除掉,姜皎立过大功。

从那李隆基对姜皎特别恩宠。姜皎曾出入后宫,和李隆基的皇后皇妃坐在一张床上吃喝,还和她们一起打球斗鸡。

李隆基还赏赐给姜皎宫女和良马。

有一次,李隆基和姜皎在殿廷中欣赏一棵景观树,姜皎说:

“这棵树真好看!”

李隆基说:

“你既然那么喜欢,我吩咐人移栽到你家去就是。”

宋璟对李隆基说:

“要保全功臣名节,不能过于恩宠放纵”。

李隆基颁诏旨说:

“老朋友因为悠闲,得以自保安然。

姜皎应放归田园养养花、种种菜,勋爵封赏不变。”

开元八年,宋璟下令严禁质量低劣的钱币流通。

先发出太府钱二万缗,通用民间,又令官府各卖粟米十万石,回收集民间低劣钱币,收上来送少府销熔成铜汁改铸新币。

市面的上劣币减少。只有长江、淮河之间一带劣币还没有收缴上来,宋璟派监察御史萧隐之去清查,限期销毁。

萧隐之要求太严,操之过急,引发民众仇恨。

宋璟又嫉恶如仇,对贪官污吏处罚极为严厉。对已经犯罪的官吏,交御史台史从严审判,他因此得罪的人很多。

李隆基好看戏,曾在宫中设置左右教坊,排练表演戏曲,选乐工几百人,亲自教演,那些演员被称为皇帝的梨园弟子。

这时天气干旱,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打扮成凶神旱魃的模样,在李隆基面前舞蹈。

至此演员入戏,故意作向台词问答。

一个演员及对演旱魃的演员说:

“天下百姓不喜欢你出现,你来了就会天下大旱!

不受欢迎的你,你为什么这时出现?”

旱魃说:“是宋宰相让我来的。”

那个演员故意问旱魃:

“宋宰相为什么让你来?”

旱魃说:

“宰相严酷刑罚,狱中含冤的关押三百多人。

我不得不降旱灾来人间警示宰相的过错了!”

李隆基听他们这样说,开始怀疑宋璟执政重大失误,随后罢免了宋璟和苏颋。

李隆基又贬萧隐之的官职,不再禁用劣币。

改任源乾曜、张嘉贞为宰相。

张嘉贞曾任监察御史,担任过朔方节度使,仪表英俊,身材高大,言语温和,李隆基让他当副相。

没多久,姚崇生病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姚崇不信佛教、道教,临终前嘱咐几个儿子:

“我死后,不准像别人家一样,也搞请和尚道士念佛念经、超度祈福那一套。”

姚崇临终时还嘱咐几个儿子:

“我当宰相几年,所说所做,都值得记载。

我死后墓志铭不是文学名家撰写,还不如不写。当今文章大师,首推张说。

他和我从来脾气不和,如果你们前往求他为我立传记写碑文,他必定推辞不写。

我传下一计,可在我灵牌前,陈设珍贵物品,等张说来吊奠。

他来祭拜时,如果遇到这些珍奇宝物,他连仔细看都不肯,着急离去,说明他心里记着前仇,这样很是可忧,你们兄弟几个赶紧别当官了,都回家乡种地去。

如果他逐件拿起来把玩,有爱不释手的意思,你们赶紧向他传达我的遗命,把这些宝物全部奉送给他。并且求他写一篇碑文,写得越快越好!

待他撰写好碑文,立即把文字刻入石碑。并且你们记着把他为我写的碑文立即交给皇帝看。

我估计张说性情贪恋珍宝,足够让他一时昏头昏脑。

他做了这些事,事后想明白了必定后悔。

如果能像料想的那样,他在碑文中肯定美言赞扬我,他以后再想寻机报复,已经自相矛盾了。”

说完,姚崇眼睛一闭,不再说话。没几天就死了。

姚学的儿子姚彝等,治丧遍发讣告,摆设帐幔接受来人吊唁。

张说正任戍边防,入朝奏事,听说姚崇死了,顺便前往吊唁。

姚彝、姚异等按着父亲遗言,早把珍奇宝物摆列在牌位前。

张说入吊后,见到摆放的珍奇宝物,顿时触发他的爱好,不禁上前伸手扶摸这些流光溢彩的宝贝。

姚彝上前对张说说:

“先父曾有遗言,同僚中如有肯写作碑文的,当即将这遗留的珍宝赠送。

您是当代文学家,如果您愿意写碑文,可是您又不喜欢这些珠玉珍宝,我们几个儿子就今后再想别的办法报答您。

这些东西可算是微不足道呢。”

张说想要这些宝贝,高兴地答应下来。

姚彝再拜称谢,并且请求张说从速写成。

张说说:“行。行。”

张说回去当天,就写成一篇词句优美给姚崇歌功颂德的碑文。

文稿刚写好,姚家人已把珍奇宝物送到张说府上。张说当即把文稿交付来人。

文稿拿回,姚彝雇来石匠,连夜赶工,把碑文一字一句镌刻在石碑上。

姚彝第二天就把碑文底稿呈送宫廷。

李隆基看完碑文底稿,极为赞赏地说:

“张说好文笔!姚崇这样的贤相,不可没有这样的好文章颂扬。”

张说事后省悟,暗想:自己和姚崇有矛盾,为什么还写碑文褒扬赞美他?

想到这里,张说连忙派人去索还原稿,来人只说:

“前文草率,应该拿回再加修改。”

没想到派去索要文稿的使者回报说:

“文稿已刻在了石碑上。并且交给皇上看了。”

张说跺着脚说:

“这都是姚崇生前留下的计策!我一个活着的张说,反被已死的姚崇算计了!”

姚崇死后,李隆基赠他谥号“文献”,追赠太子太保。

姚崇的三个儿子姚彝、姚异、姚弈,都做官做到了公卿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