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 > 第210章 安庆绪大意丢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归仁为大将。

改称范阳为燕京。范阳是叛军的“发祥地”,他们对范阳这块地方情有独钟。

天公不作美,史思明举行登基大典那一天,遇到暴风大作,刮得天昏地暗,人都被狂风刮得睁不开眼,在风里站不住脚,没法举行登基典礼,仪式被迫取消。

史思明命他的燕国铸钱“公司”,铸“顺天通宝“铜钱,成功铸成了一文面值铜钱。

别的面值怎么也铸不成,反复试验,铸出来的铜钱总是残破不全,根本没法流通使用。

在扩大“国土面积”方面,史思明也不肯罢休,再次派兵四处出击,渡过黄河南下。

这时的唐肃宗李亨,正在宠信变成已悍妇的张皇后,信任奸贼李辅国。

奸贼李辅国负责管理皇帝御印、兵符,统领皇宫御林军。

所有皇帝诏旨,必须经过李辅国盖上皇帝印章,才能施行。

宰相府等各个朝廷机关,有事向李亨启奏,必须先告诉李辅国,后转达给李亨。

李辅国恣意骄横,没有人敢违抗他。

正直的苗晋卿、王屿、李麟等大臣,都不受李辅国喜欢,相继被李亨罢免。

李亨改任京兆尹李岘、中书舍人李揆、户部侍郎第五琦为宰相。

李揆见了李辅国,行儿子见父亲的礼节,喊李辅国“五爹爹”。

李辅国在家族中排行第五,所以喊他五爹爹。李揆觉得直接喊爹不大合适,干爹得和亲爹有点区别,喊成五爹爹就可以理解了。

李岘告诉肃宗李亨:

“皇帝诏令应该由中书省颁发,不应经过李辅国。

李辅国专权乱政,用手中权力迫使任给他送礼送钱,再不裁减他权力实在不行了!”

李亨听了半信半疑,此后诏旨改由中书省颁发。这样一来,给李辅国送礼的少了,这已经得罪李辅国。

李岘当宰相刚满一个月,就被李辅国诬蔑陷害。李亨贬李岘为蜀州刺史。

鱼朝恩和李辅国两个大太监,他俩是一伙的。

鱼朝思在邺城瞎指挥,外行指挥内行,造成唐军讨伐叛军失败,他没有受到李亨惩处,有恃无恐继续做坏事。

鱼朝恩见李亨,把这次战败的罪错,都推到郭子仪头上。李辅国也在边上添油加醋,给郭子仪进谗言。

李亨信奸臣的话,他宠信奸臣这一点,挺像他爹李隆基。

李亨下诏把郭子仪召还回京,改任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河东兵马元帅。

郭子仪、李光弼治军风格不一样,他俩各有所长。

郭子仪对待部下,宽容有恩情,将士们都感恩他,他以情怀治军。

李光弼治军从严,他是侧重以法治军。他一上任就整肃军纪,军营风气焕然一新。

李光弼领随从巡视各部军营,还没完成巡视一圈,接到河北叛军进犯的军情报告。

史思明留二儿子史朝清守范阳,自己领兵从濮阳入侵。

史思明大儿子史朝义从白皋出兵。

伪宰相周挚从胡良出兵。

叛军将领令狐彰从黎阳出兵。

四路大军,渡过黄河,打算打下汴州会师。

李光弼领随从骑快马一路疾驰到汴州。

他对汴州节度使许叔冀说:

“你在这儿守住汴州,坚守十五天为期限。

我回去组织调兵前来援救。你要忠于职守,不要把汴州弄丢了,误了军国大事。”

许叔冀答应下来,李光弼离开汴州集结援兵去了。

史思明组织叛军围攻汴州。许叔冀和叛军交战失利,竟在汴州城头竖起白色降旗,投降了史思明。

史思明叛军占领汴州,又乘胜西进,直接抵进郑州。

李光弼正在洛阳调集军队,突然接到汴州失守报告,又接到史思明西进逼近郑州的报告。

李光弼便同洛阳留守韦陟商议应对策略。

韦陟说:

“李将军,建议我军暂时放弃洛阳,退守潼关。”

李光弼说:

“叛贼乘胜前进,势头威猛,洛阳确实不好守。

但是我军无缘无故丢弃五百里,不是让贼军威势越发嚣张么?

不如移兵守驻守河阳,北连泽州、潞州,可进可退,内外呼应,使叛贼不敢西侵,这便是收放自如长臂猿猴式战术。

你擅长礼仪规范的学问,我喜好谈论战术兵法。

今天为了抵挡贼寇,你在用兵打仗方面学识略差一点。我有话直说,你别怪罪我。”

韦陟听了无话可说。

李光弼吩咐韦陟领洛阳官员,入潼关避险,传信给河南尹李若幽,让他率领洛阳居民离开洛阳城,到陕州躲避贼寇。

李光弼自领兵士,搬运粮草、油、铁等战备物资到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