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 > 第225章 吐蕃兵进长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郭子仪领二十勇士到达咸阳,吐蕃军队已越过武功县,渡过渭河,气势汹汹朝长安杀来。

郭子仪见军情紧急,派行营判官王延昌去见皇帝李豫,请求火速给添加军队。只有这二十人,郭子仪没法打仗。

这时程元振恨不得郭子仪没兵没将,盼他被吐蕃军队杀死正好,他就阻挡王延昌,不让他见李豫。

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出兵击破吐蕃前锋部队。

但是吕月将只有守军两千人,打不过吐蕃军队二十万人。

李月将奋勇杀敌,一人砍杀吐蕃兵士上百人,累得实在挥舞不动他的长柄大刀了,他力气耗尽才被吐蕃兵士捉拿捆绑。

吐蕃兵马经过长安城西的便桥,进攻长安。

代宗李豫胆小懦弱,惊慌失措,他领着平时最喜爱的六个嫔妃,以及他儿子李适,凄凄惶惶逃出长安,逃往陕州避难。

李适虽是唐军兵马正元帅,既不会指挥抵抗吐蕃侵略,更不敢亲临战场指挥作战。

李适能做的事,就是跟在胆小的父皇李豫屁股后面,和他一起出逃。听说吐蕃军队离得近了,他爷俩都吓得心里扑腾扑腾跳得急。

兵士熊熊一个,元首熊熊一窝。

皇帝李豫只顾自己率先逃走了,他的属下朝廷百官,也都脱下紫色红色官服,换上老百姓的灰色黑色衣服,躲藏在老百姓中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首都禁卫军本该誓死守卫长安,战至最后一人也不能后退。

可是禁卫军从将领到兵士,也都逃离军营,朝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逃散。

禁卫军将士逃散时,他们的铠甲、兵器扔的到处都是。

都想保住自己的命,没有人想吐蕃军队进了长安,谁来保护百姓的命。

全国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听说吐蕃军队绕过他防守的咸阳,直接去了长安。

他急忙率领属下军队骑兵二十人从咸阳火速赶往长安。

正规禁卫军丢了盔甲扔了兵器往长安城外跑,郭子仪领着仅有的二十新兵往长安城里跑。

一进长安城,郭子仪发现皇宫里只剩还没来得及逃走的太监宫女大呼小叫,乱做一团。

皇帝李豫跑没影了,群臣跑没影了,禁卫军也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长安百姓纷纷逃难,一片似乎是末日即将来临的悲惨景象。

富人乘坐马车,载着家人和贵重物品外逃。

穷人身背肩扛或者用木轮手推车,携带家里值钱的东西外逃。

穷苦百姓亲人之间怕掉队,怕走散失踪,爹娘声声呼唤着儿女,儿女声声呼唤着爹娘。

他们要逃往长安附近的深山,谁也不知道逃难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灾难,比如亲人离散,比如财物被抢。

郭子仪正在想不出怎么办的时候,突然遇见将军王献忠,带着没有逃散的骑兵五百人,簇结拥着丰王李珙,李珙是李隆基将近二十个儿子中的一个。

他们不是打算逃走,更不是守城,他们要去打开长安城的西侧城门,迎接吐蕃贼兵进城。

郭子仪问王献忠:

“你们要到哪里去?”

王献忠翻身下马,朝郭子仪施礼说:

“如今皇帝只顾自己往东逃走,丢下长安百姓不管了,国家已经没有主宰。

郭公您是天下兵马元帅,为什么不跑了一个皇上,再另立一个皇上?

请求郭公帮助立丰王(指丰王李珙)为新皇帝,同进城吐蕃军队讲和,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

郭子仪还未回答,丰王李珙说:

“郭将军你为什么不说话?你不支持我当新皇帝么?”

郭子仪说:

“皇帝前脚刚走,你就想留在京城称帝?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判官王延昌正骑马站在郭子仪的左边,他拍马向前走一步说:

“皇上虽然不顾百姓胆小逃走,但他没有犯下失德乱国大罪。

丰王您是扞卫国家的重臣,您怎么能有替他当皇帝的想法?如此不忠不义!”

郭子仪呵斥王献忠说:

“国难当头,你不想守城护民!你竟然敢去开城门迎接吐蕃胡虏!

我命你带上你的兵士,快护送丰王去陕州!

待平定了胡虏贼寇,你免受国法严厉惩罚!”

王献忠非常害怕郭子仪,不敢违抗怠慢,乖乖地簇拥着丰王李珙往陕州方向逃去。

郭子仪明白仅靠他手下二十名兵士,抵抗不住吐蕃军队二十万人。

他领着这二十人走出城外,打算再招募些兵士,抗击吐蕃贼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