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 > 第232章 朝廷黯弱无权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有汉州节度使崔旰,因剑南节度使严武病死,他请求朝廷让大将王崇俊接任。

李豫不听从他的请求,另选郭英义为西川节度使。

朝廷正儿八经任命的郭英义,刚去上任,竟被崔旰领着一伙人打跑了。

崔旰公然违抗中央的人事任命决定,这得有多猖狂?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才敢这样。

钦命大臣郭英义势单力薄,干不过崔旰,只得灰溜溜逃往简州,简州地界也不容他,他竞被普州刺史韩澄像杀死一只鸡鸭那样随意杀死。

朝廷作为中央政府,软弱无能,威风扫地,地方官犯上作乱,如同大国中又有小国半独立,李豫的皇帝威严丧失将尽。

地方官屠杀朝廷直派官员,代宗李豫不敢发声指责,不敢降旨问罪,只是另派杜鸿渐为剑南东西川副元帅。

杜鸿渐刚到任,崔旰这次不是驱逐他,也不是杀死他,是送钱收买。

崔旰送给杜鸿渐一箱黄金,杜鸿渐得了好处,立马站在了和崔旰一伙的立场上。

杜鸿渐给李豫写奏章,把公然对抗中央的崔旰夸成是罕见人才,说他堪当大任。

杜鸿渐向李豫提出请求,要求任命崔旰为西川节度使。

李豫也是太傻太老实,下诏给崔旰正式任命,还给崔旰赐名崔宁。

崔宁崔宁,催他安宁。李豫期望他安宁下来,不再对抗中央。崔旰这样搞,弄得皇帝李豫在朝臣面前很丢面子。

杜鸿渐收了黄金,发了横财,仍旧回朝当宰相。

奸臣得志,坏人春风得意,活得潇洒滋润,多半是因为最高领导人昏聩愚蠢。

杜鸿渐受贿贪了钱,老天不佑杜鸿渐。

他当了宰相,没干利朝廷、利百姓的正经好事,很快就嘎嘣死了,嘎嘣死就是死于急病,一忽儿就死了。

仆射裴冕继任杜鸿渐当了宰相,一时间这个位置谁当谁死,裴冕当上没有几天也死了,他也是嘎嘣死。

元载担任宰相多年,他拉帮结伙,织密了从朝廷到地方官的利益关系网。

多年宰相经营,元载整得树大根深,盘根错节,权势越来越显赫。

他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饭吃,他没有裤穿。

冬天他娘拿着打狗棍,走村串户去要饭,要来粗粮窝头给他吃。

他勤奋苦学,立志改变命运,跨越阶层。

他成功考上举人,一步步当了大官,变了质黑了心,贪污受贿他全占,心里想着不停地捞钱。

当官当得不干净,元载特别害怕群臣向李豫揭发他干的丑事,他贪色贪财,种种下流隐私说不完。

他特别要求百官奏事,先把奏事内容告诉他这个宰相。

经过他审查奏章,把对他不利的内容过滤掉,启奏内容经过他无害化处理,然后再传给皇帝看。

刑部尚书颜真卿看不上元载这个货,他给李豫上书斥责元载专权胡为。

元载反唇相讥,说颜真卿别有用心,恶毒诽谤朝廷,嘲讽皇帝昏庸。

悲哀的是,颜真卿并没有嘲讽李豫昏庸,李豫他不昏庸,他只是愚蠢透顶。

李豫信了元载的话,把颜真卿贬为峡州别驾。

这等于把颜真卿从朝廷司法机关最高长官,一下子贬成到某个山高皇帝远的偏僻角落里,当个地方辅助小官。

李豫又任命鱼朝恩为国子监事。李豫忠奸不分,他就喜欢鱼朝恩。

鱼朝思在皇宫开设讲坛,宣讲《易经》。

如果他真是弘扬中华智慧文化,总比他迷信外国传来佛经强得多。

可他鱼朝恩不是真想学习伟大的易经,提升治国能力。这个坏人他盗用易经目的不纯。

鱼朝恩傲慢地坐在讲坛上,手里拿着一卷集千年民族智慧于大成的《周易》,开始宣讲。

他断章取义,咬文嚼字,只把“鼎足折,覆公觫”这六个字,反复讲解,用来嘲笑当时的宰相们才不配位。

“鼎折足,覆公觫”这两句,意思是煮饭鼎的腿不中用不结实,负担不了该承担的重量,煮美食时它就突然折断了,煮着的美味佳肴全都洒了一地,根本没法吃了。

这个意象的意思是:一个人没有本事才能,没法胜任他承担的任务,必然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这时,王缙已经回朝廷继续担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他也是宰相之一。

鱼朝恩手舞足蹈演讲时,王缙和宰相元载并排坐着听讲。

王缙听了鱼朝恩的演讲,知道他是嘲笑宰相无能,才不配位。

王缙听得一腔怒火,满脸怒气,气得握紧拳头要发作。

和他并排坐的元载,却是表情平和,一脸开心愉悦。

元载自幼苦学,学识渊博,不可能听不懂鱼朝恩是在嘲讽他们无能。

鱼朝恩讲完,出宫对身边的人说:

“被我的话羞辱刺激,像王缙那样发怒,才是人之常情。

我观察到元载这个人,听我嘲弄他们时,他反而一脸笑容。

他这人城府深,心思难测。

不可不防着元载的隐忍狡猾,一不小心就会栽在他的手上。”

后来发生的事和鱼朝恩的担心一样,鱼朝恩不久还真的死在了元载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