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 > 第261章 争夺妓女结怨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晟忍着怒火,没有令手下兵士阻止张延赏的军队把高洪妹抢回。

从此后,张延赏和李晟之间结下了冤仇。

德宗李适外逃奉天时,张延赏派军队护送马车运输大队,从西川接连不断地往奉天送钱送粮,支撑了朝廷养兵急需。

李适后来改逃梁州,张延赏仍然派马车队进赋进贡,接连不断地供应军需。

张延赏送钱又送粮,维护朝廷立大功,李适召张延赏到朝廷,让他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

李晟知道了这事,心里愤恨不平,写奏章弹劾张延赏:

“张延赏一是生活作风不正,蓄养妓女,没有当官应有的德行。

二是他没有掌控全局的才能。

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允许他当宰相?”

德宗李适为照顾救国功臣李晟情绪,把张延赏降为左仆射。

张延赏越发憎恨李晟。

张延赏偶然得知:

吐蕃正用离间计,四处造谣李晟和他们吐蕃私下勾连。

张延赏想:整治李晟的机会来了。

张延赏去见李适,诬告李晟私通吐蕃。

李晟的大女婿张彧,正怨恨岳父李晟,他就胳膊肘子往外拐,投靠了张延赏。

郑云逵为了发泄对李晟怨恨,也投靠了张延赏。

他们组建了陷害李晟“三人帮”。

张延赏对李适诬告李晟,张彧、郑云逵也去给李晟告状,他俩为张延赏陷害李晟当旁证。

他仨众口一词地说:

“李晟身为“西平王”,从来不把剿平吐蕃放在心上。

李晟只想发财,收了吐蕃人给的钱财,据说是收了黄金一筐又一袋。

李晟想叛唐搞独立,他和李希烈、李怀光一样坏。”

德宗李适这样弱智的人,不会用自己脑袋想事情,容易别人说什么, 他就信什么。

李适开始怀疑李晟私通吐蕃。

忠臣跟随昏君过日子,注定有受不完的委屈和冤枉,不防备还要把命搭上。

李晟得知德宗李适昏头昏到这种程度,连他这个倾力收复长安、对朝廷赤胆忠心的人都怀疑。

他委屈冤愤,气得说不出话。

李晟气得彻夜不眠地哭,眼泪流淌在枕头上。

他两只眼睛哭肿了,流着泪给李适写奏章,一边写一边流泪,泪水一滴一滴掉信纸上。

李晟递上奏章,要求啥官也不当了,只想出家当和尚。

德宗李适不允许。

李晟于是上朝对李适说:

“我气得生了治不好的病,请求辞官回家养病去。”

李适还是不允许。

韩滉是李晟的好朋友,他询问知情大臣,问明了李晟被诬告陷害的原因。

韩滉跟德宗李适说:

“李晟是被诬告陷害的。吐蕃用离间计不难识破,张延赏和李晟有仇,也想陷害死他。

我实话实说,张延赏是个傻缺。

如果没了吐蕃最怕的李晟护着国,他张延赏也没法存活!

李晟一旦没了,吐蕃入国逞凶恶,也能抢走张延赏的孩子和老婆。

如今吐蕃虎视眈眈盯着我国,我国将相不和,必然国运困厄。

李晟和张延赏和好才行。

我愿意当李晟和张延赏的矛盾调解人。”

李适听了,当然十分赞成。

韩滉开始充当调解人。韩滉和刘玄佐,一会儿跑到李晟那里说上一通。一会儿跑到张延赏那里劝说一通。两人磨破了嘴、跑瘦了腿。

韩滉终于促成李晟和张延赏坐在一个酒桌前吃酒,他俩结拜为兄弟。

李晟为了表示诚意和好,写奏章推荐张延赏当宰相。

德字李适封张延赏为宰相,在宫中摆设了一桌子酒菜,同时宴请了张延赏和李晟坐在一起吃酒。

李适各赏赐他俩彩色绸缎百匹,以表示再促和解。

李晟的小儿子还没结婚,李晟提出愿意迎娶张延赏的女儿当儿媳。

没想到张延赏连商量都没得商量 ,严词拒绝。

李晟懊恼惆怅地说:

“我们尚武的人喜欢直去直去,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

既然同桌吃了酒,就尽释前嫌,不把以前的不愉快放在心上。

没有想到的文人文臣惹不起,表面上看上去和解了,他们内心还存着怨恨,这样的文人能不让人害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