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 > 第324章 平定南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承训这才感到心慌害怕,不知道朝廷会怎么惩罚他。

吓得他多次上奏表,对李漼说:

“我身体有病,病得不轻,请求立即辞职。”

懿宗李漼罢免了康承训官职。

宰相夏侯孜推荐高骈为安南都护。

高骈是猛将高崇文的孙子。他饱读兵书,能文能武。

高骈曾望见蓝天之上,有两只老鹰一齐飞翔。

他从腰间箭袋里抽第一支箭,搭在弓弦上。

他瞄准了天上的老鹰,心中默念:

“老天如果让我这辈子得到富贵,就让我能射中其中一只老鹰。”

默念完毕,他发箭射去,一支飞箭飞速朝天上的老鹰扑去,两只老鹰一起被射落下来。

高骈想:嘿,这肯定是好兆头,心中很是欣慰。

高骈后来被提升为神策军都虞侯。

这次高骈奉命南下,先去海门整顿训练军队,驻扎了一段时间。

监军李维周,和高骈关系不和,多次督促高骈进军岭南。

高骈领了领五千人先出发,出发前和监军李维周约定:

高骈领前锋部队先行,李维周领大军随后跟进。

李维周当面答应,等高骈领先锋部队出发了,李维周命令后续部队按兵不动。

高骈领兵南行到南定峰州,正好遇见南诏蛮兵在收割水稻。

高骈立即令兵士们掩杀过去。

南诏蛮兵猝不及防,顿时吓得扔了镰刀胡乱逃散。

蛮兵收割的水稻,都被高骈唐军部队缴获,唐军用马驮、用马车拉,把稻谷脱粒晾晒收储,充当了军粮。

高骈令人把胜利捷报送去海门,监军李维周故意隐瞒消息,不上报朝廷。

这样高骈军队这边几个月和朝廷不通音讯。

懿宗李漼起了疑心,派人去查问李维周,想了解高骈这边是怎么回事。

李维周奏报说:

“高骈领兵驻扎在峰州,按兵不动,从来不敢打击敌人。”

这时宰相夏侯孜已外调,宰相像走马灯一样更换,一个贤能宰相也不见,个个都是酒囊饭袋。

懿宗李漼召见群臣,拿出李维周写得奏章给大家看。并且说:

“高骈这个人不干事啊,得撤换了他才行。”

李漼派王晏权去代替高骈戍守安南,召回高骈,打算问罪处罚他。

唐朝传递靠人骑马传递信息,消息要滞后好多天才能送达。

高骈不知道由于李维周诬告,朝廷要收拾他了,他继续领兵进攻南诏军队占据的交趾城,杀死蛮兵和缴获物品特别多,乘胜把交趾城包围了起来。

南诏守城将领段酋迁,领南诏兵突围多次,都被高骈唐军打败。

交趾城孤城危急,快要被唐军攻下来了。

高骈派小将王惠赞、曾兖两人,让他俩驾驶轻便小船,走海路北上,去向朝廷报告胜利。

他俩摇橹驾船在海上航行,远远望见前面驶来几艘大船。

大船上高挂旌旗,众多士兵一起摇橹前行,两人看了感到惊异。

这时海上另有游船航行,他俩便驾船靠近,向游船上的人询问:

“这大船是从哪里来的?”

游船上的人回答说:

“这是朝廷派的新安南都护到了。”

两人越发惊疑,互相商议说:

“我们高骈将军多次打胜仗,为什么朝廷还派人前来代替他?

莫非监军李维周嫉妒高骈将军,高骈将军立了战功,他都没给不上报?

我俩如果被大船上的新安南都护瞧见,他必定夺走我们的奏表,把我俩扣留关押。

我俩不如找个地方先藏起来,待大船航行过去,再继续北行。”

王惠赞、曾兖商量妥当,便摇船驶进海岛礁石群之间躲藏,等大船驶过去,他俩才驾船北上,到达北方上了岸,日夜兼程去西京长安。

懿宗得到他俩送来高骈的捷报大喜,封授高骈为工部尚书,让他仍镇守安南,吩咐这两个小将官火速回报高骈。

这时高骈已经见到前来代替他的王晏权,他知道了李维周在作弊欺瞒朝廷。

高骈只好把军事托付给副将韦仲宰,自己只领一百人北归朝廷。

高骈走到海门,碰见两个返回的小将校,得到他俩带来的新诏旨。

高骈于是返回继续担任安南都护,指挥唐军攻打交趾城。

新来的安南都护王晏权胆小无能,奸诈的监军李维周只会吃喝和贪污。

王晏权到了军队中,众将士都不服从他指挥,他感到又扫兴又无可奈何。

这时高骈奉诏旨回来担任原职后,众将士高兴得地跳跃欢呼。

朝廷召回了王晏全,罢免了李维周。

高骈领唐兵继续攻打交趾城,他身先士卒,手持盾牌、冒着城墙上飞落下来的石头蛋和羽箭登上云梯攻城。

他带领唐军成功地爬登上了交趾城墙。

南诏蛮兵将领段酋先,在城墙上光着膀子和唐军死战不退。

高骈副将韦仲宰抢前一步,朝着他拦腰就是一刀,段酋先被削成两段。

土蛮将领朱道古,是引诱南诏军队入侵唐朝的头目,他也被唐军剁了头。

高骈领唐军进城后满城搜杀,共杀死南诏蛮兵三万多人。

南诏蛮族从此不敢再对抗朝廷,率民众归附大唐。

胜利的捷报送达朝廷,懿宗李漼吸取驻守安南兵力太少导致失守的教训,决定在安南设置静海军,让高骈担任静海军节度使。

这时吐蕃将领招跋怀光,杀死了吐蕃将领论恐热,把论恐热首级送来长安。

唐朝廷认为南诏兵败,从此变得老实了,吐蕃自己衰落已接近灭亡,南疆、西南边境从此太平。

于是李漼摆设酒席庆贺,宴请文武群臣,连续庆贺了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