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让你治水患,你刨皇帝祖坟? > 第92章 化腐朽为神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2章 化腐朽为神奇

听闻武华年的一番话。

李安民也是陷入了沉思当中。

降低两条河流的压力,让害河变成福河。

这话如果是后世的人听了,很容易就能理解。

毕竟后世所学的知识,可要比这时代所学的知识要多得多也广泛的多。

但李安民不是后世人,他也没学过这方面的知识。

所以此刻,他也是满脑子的疑问。

根本搞不清楚,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了半晌。

李安民还是放弃了,干脆开口问道:“武大人,您说要降低两条河流的压力,就能让害河变成福河,这其中具体所指的事是什么?”

“或者说,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呃,才能降低这两条河流的压力?”

“这个简单。”

“首先,说说这个淮河。”

武华年老神在在的说道:“淮河之所以总是泛滥,就是因为周围山峦的朝向,大多都是低矮的一方朝向淮河。”

“这也就意味着,淮河地区降下的雨水都会顺着这些山峦流淌进淮河之内。”

“而这些混入淮河的雨水里,往往都会沉积大量的泥沙,以及木屑之类的东西。”

“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会堆积在淮河的河道之内,堵塞河道的同时,还会因为沉积物过多,让淮河的水位接连不断的上涨。”

“所以想要降低淮河的压力。”

“那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淮河周围这些山峦的问题。”

“我的意见是,在这些山峦之下,修凿蓄水河,用于储蓄山上流淌下来的雨水。”

“而这一点已经在之前得到了印证,蓄水河,的确可以缓解淮河的压力。”

“至于其次,就是清理淮河的河道将淮河下面所沉积的泥沙翻上来。”

“这样就能让淮河变得更深,储水量更大,也更不容易冲垮堤坝,爆发洪灾。”

听见武华年的这番话,李安民也是眼前一亮。

这方法听起来,还真是可行啊。

李安民仰头看向武华年道:“那黄河呢?淮河又该如何?”

“难道也要向淮河一样,清理河道,建造蓄水河?”

“非也非也……”

武华年摇头晃脑的说道:“咱们黄河的水,可并非都是从天上来的。”

“其中大多数,都是咱们大乾西方那些雪山消融之后的产物。”

“而对待这样的河流。”

“清理河道是必然的但却不需要建造蓄水河。”

“因为不论蓄水河能装下多少水,黄河总会将这些蓄水河装满。”

“所以,我能想出的最好办法,就是迫使黄河改道,从原本的燕地入海。”

“等黄河有了自己的出海口,就不会与淮河相汇一处,造成水流过大的情况。”

“如此一来,黄河与淮河都会平稳下来。”

“用不了多久,两条河流,就会成为咱们大乾的福河……”

这一番话落下。

饶是看武华年不爽的周启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若真如武华年所说,让黄河与淮河这两条河流同时平稳下来。

那对于他们大乾来说还真就是天大的好事儿。

而他都这样想,就更别提是李安民了。

此刻李安民的心里面,兴奋的不得了。

之前就曾说过,黄河与淮河的问题,一直都是大乾朝的心腹之患。

自打大乾开国以来,历任帝王就没有不为其头痛的。

可是不论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最终也都没能解决这两条河流的问题。

李安民登位初期也是被这两条河流给折腾的不行。

甚至都将李安民给逼得,想要直接动用人力将这两条河流给填了。

可终究他还是没有那么做,而是默默地忍受着,一年接着一年的水患。

如今听闻武华年的话。

李安民也是看见了治理两条河流的希望。

而他也是万万没想到。

来到邰州找武华年麻烦的他,竟能在武华年的口中得到此等治水良策。

这即便说是化腐朽为神奇也不为过啊。

一时间。

李安民的内心也是激动无比,甚至生出了想要直接飞回上京层,将这些事儿交代下去的冲动。

沉默良久。

李安民由衷道:“以武大人之才,若是武大人能够入朝为官,势必能成为陛下的左膀右臂。”

“李老爷可千万别这么说!”

武华年见到这货的话茬又开始跑偏,连忙开口道:“朝中的那些大臣,可都是个顶个的人中老龙凤,成熟又稳重。”

“我一个小角色,连人家的一个指甲盖都比不上,就更别提给陛下做左膀右臂了。”

说到这。

武华年还背着手,像模像样的补充了一句:“我这辈子能给陛下那样的英雄提次鞋就心满意足了。”

听见这货的话。

李安民的眼神忽而变得复杂起来。

这货,这么崇拜自己的么?

给自己提个鞋,就觉得死而无憾了?

而旁边的周启却是黑了一张脸,眼神颇为幽怨,好像是什么心肝宝贝被人抢走了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