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三百九十五章 塑军魂,凝兵魄,强无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九十五章 塑军魂,凝兵魄,强无敌!

御书房。

朱元璋站在窗口。

宫女太监们看看窗口,又看看御座方向。

雄英、高炽两人站在御座前,看着一道道折子。

小声议论后,兄弟二人执笔在折子上写下批注。

宫女、太监们看着暗暗啧舌。

皇爷让太孙御批奏章也就罢了。

竟然让燕世子也参与御批奏章。

也就是皇爷给大伙儿下了封口令。

若是传到朝堂,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御书房人来人往,这种事又能瞒得过几时?

皇爷对燕世子雍鸣,真的好的有些过分了,对待燕世子,完全如同对待太孙。

太孙是大明第三代继承人。

按照民间传统,就是长房嫡枝长孙,怎么对待都不为过。

燕世子呢?

皇爷为何如此?

恐怕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燕王。

燕世子能得到皇爷如此宠爱,除了燕世子本身优秀,更大原因,应该是燕王这位父亲,给燕世子挣下的吧?

也不知,燕世子如今小小年纪。

能不能明白,他父亲到底给他,挣下了多么大的殊荣。

嗒嗒嗒……

脚步声从御书房外传来。

站在两侧的宫女思绪被打断,循着声音,扭头看去……

刘伯温拄着拐杖来到殿门外。

下意识顺着殿门向里瞟了眼。

瞬间愣怔。

忙低头,“臣刘伯温求见陛下。”

正在帮朱元璋批示奏折的朱雄英、朱高炽闻声抬头。

朱高炽忙从蹬着的小凳子上下来,站到一旁。

朱雄英拉了一把。

高炽缩了缩手,笑着回复雄英。

刘伯温虽然低着头,却在偷偷观察。

视力有些不好。

可高炽第一时间站到御案旁边的动作,还是看到了,不由微不可察点点头。

两小家伙的整个反应过程,都在极短时间内发生。

朱元璋转身,恰巧看到高炽乖巧站在一旁,雄英伸手拉,高炽笑着回应同时,缩手的动作。

朱元璋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老四和妙云,把高炽教的很好!’

他也只能管三代人的事情了。

恐怕,是看不到,雄英和高炽生儿育女,教导不了老四这一脉,和标儿这一脉的第四代孩子了。

两脉后代的路如何走。

只能靠他们自己的智慧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收敛思绪,“进来。”

刘伯温提步入内,看了眼两个小家伙,转身来到朱元璋身侧,微微躬身,拿出一道折子:“陛下,这是这几日,六部官员递上来,关于北征胜利之后,如何对待草原建议的汇总……”

哼!

朱元璋微哼,打断刘伯温的话,“北征才刚刚开始,他们就想着,战后如何对待草原?是不是太狂妄了点?”

乐观、有自信是好事。

可官员们表现出的狂妄,让他十分不安。

老四担任督办检校时,就对朝堂、军中、民间表现出的盲目乐观、过头自信,导致的散漫懈怠很不满。

为此,借着倒卖军粮的契机。

不惜以铁血手腕,狠辣杀了好几家,数百颗血淋淋的脑袋。

才遏制住这种风气。

老四才离开多久?

才刚刚和草原在张北进行兵力接触,这群人就搞出一个,战后对待草原,好大喜功的条陈?

万一达不到他们现在夸夸其谈的预期。

到时朝廷如何收场?

什么时候,大明上上下下竟然如此浮躁了!

“陛下,大家预测张北之战的捷报,很快就会传回金陵了,所以情绪高涨……”

刘伯温的声音传入耳中。

朱元璋先是微微皱眉。

下一秒,眼睛寒冷一闪而逝,骤然转身看着刘伯温。

刘伯温轻轻点头,然后低头避开朱元璋冰冷视线,不语。

陛下很明显,意识到了。

朝中很多人,一方面不看好燕王与北元的张北约战。

甚至,在默默祈祷,恨不得燕王战死于张北。

可这些人又怕燕王率领从未有过实战经验的陆军第一镇,真的一战打下张北。

捷报传回金陵,燕王的声望必然高涨。

所以才紧急炮制出这样一份,夸夸其谈,战后如何对待草原的折子。

目的嘛。

很简单。

一旦陆军第一镇在张北大胜的捷报传回来,就把这份折子中内容抛出去。

吸引百姓注意力转移。

尽可能削弱燕王张北大胜的声望。

曾今,有一段时间,朝中上下,默契抬高燕王声望,试图捧杀燕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群人感到害怕。

如今,开始想尽办法,限制燕王在大明的声望。

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实捧杀计之所以失败。

来源于两方面。

其一、太子的战略定力,换作历史上的储君,恐怕早失去战略定力了。

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

汉朝最贤良的太子刘据。

唐朝的隐太子李建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