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九十七章 朱元璋霸气!下战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九十七章 朱元璋霸气!下战书!

“练子宁,我看你们不是想请朱四郎的学生回来,你们是想把朱四郎请回来!”

“对,你们这些自诩革新的臣子心中,到底谁才是伱们的君父!”

“马少卿,你们这是挑起党争!其心可诛!”

“太子,臣等虽然倡导革新,但臣等之心,可照日月!”

……

奉天殿的争执,很快从是否请周潮回朝,演变为,近乎白热化的党争。

啪啪啪……

“好热闹!”

抚掌声,伴随着愤怒的声音,从殿门外响起。

殿内瞬间安静。

被双方两派吵得心情格外不好的朱标,蹭一下起身。

安静下来的群臣,也顺着朱标的视线,转身,脸色均都有些紧张,看向殿门外。

这个声音,虽然两年时间没有在皇宫内响起了。

但这个声音,威压大明二十多年。

每一个屹立于朝堂的朝臣,都记得清清楚楚。

黄子澄为首的保守派,琢磨刚才他们挑起大明和燕华敌对的言论,被朱元璋听到了多少。

朱元璋又会不会,怒而向他们举起屠刀。

不是他们胆小。

实在是害怕!

纵观这位开国皇帝,二十多年的种种行为。

所有人都清楚,朱皇帝若是动了杀心,必然会是一场血雨腥风。

方孝孺、蓝玉为首的革新派也十分担心。

他们与保守派不同。

保守派是担心自身安危。

他们则是担心太子!

陛下支持革新,支持大明与燕华世世代代交好,这不是什么秘密。

可无论是此番蝗灾事件。

还是太子监国这两年,发生的种种。

太子所作所为,虽然不明显,可到底与陛下所期许的背道而驰。

陛下没有和朝廷方面,打任何招呼就回来,是不是对太子这两年监国不满?

虽然太子这两年,没有如他们所希望的,掀起革新。

但说实话,太子这两年监国做的也很不错。

从履任监国储君开始后,就开始打击顽固的地方保护。

过去两年之内。

光是县令撤掉了三百八十六人,其中一百零三人,去职考察,等待空缺再行任命。

两百零一人,永久性革除官职,永不叙用。

八十二人判刑,坐牢的坐牢,被问斩的问斩。

除了县令,还有好些知府、布政使……

雷霆手段,打击地方保护,整个中原地区的商贸,豁然畅通,农民的粮食、养殖的家禽家畜、手工业产品,能卖上更高的价格。

城池内,粮价逆增长起落回稳。

无论是城内百姓,还是农村百姓,日子一下子都好过了很多。

民间对太子的盛赞声也不小。

此番打击地方保护中,出现的空缺,不但提拔了更有闯劲儿的年轻人。

更是大量从燕王主政的福建,抽调官员,充实各地州府县衙。

要知道,福建在现在的大明十分特殊。

当年,陛下南巡后,下令将福建行省,升格为直辖行省,永久保留燕王主政时期,留下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

这些年,即便调任福建的布政使,出自保守派。

在福建都得捏着鼻子装孙子。

要是布政使敢违背皇命,动摇福建模式。

都不用等陛下问责。

福建本地人,就不买布政使的账。

布政使衙门的福建籍官员,会阳奉阴违。

下面的各级地方主官会把布政使当空气。

年轻的读书人,敢直接跑去布政使衙门,站在衙门口,大骂布政使,看热闹的百姓,还会鼓掌喝彩!

当初,不是没有保守派想要强硬改变福建模式。

可这个出自保守派的布政使,年终就被陛下撤职了!

因为,这位布政使在如今,已经超越直隶,紧追江浙的第二大赋税来源的行省内,竟然收不上地方财税!

纳粮的乡土村社不配合。

交赋的雇工身股制商人不配合。

就连布政使下面,州府县衙各级官员,都阳奉阴违。

有了这个教训后,朝廷再派去的布政使,即便是保守派,为了自己的官职,也只能捏着鼻子,什么也不做,当个泥菩萨,看着福建地方,百姓、官员按照福建模式去营运。

只求能把地方财税收齐,不让朝廷问责就成。

近些年,福建的变化更大。

当初,跟随燕王出海的富贾豪商中,福建豪强至少占了一半。

现在,这些人几乎完全退出海贸,都在燕华治下,搞起了工业。

这些商贾豪强,在燕华治下发家致富,走上工业之路后,乡情缘故,对于留在福建的亲人也多有帮衬。

会扶持叔伯娘舅,在福建搞一些,为他们工厂生产零部件的配套工厂。

这在燕华,被称为产业链分工。

燕华受制于人口,很多工业产业链上的,利润低廉的产品,他们不愿意自己做。

而且,也没有那么多人手去做。

就好比,燕华发明的那种手提行李箱。

当时,燕京的很多工厂,就把竹编标准化箱体这个活,交给福建的亲族去做,扶持这些亲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