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五百四十二章 朱棣:我的手,其实很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百四十二章 朱棣:我的手,其实很黑!

正如于谦所说,父皇心中也是高兴的。

父皇不清楚难民事情吗?

清楚!

父皇不插手,那是大哥现在这种拖延着,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

虽说父皇心中未必认同。

但勉强能接受。

在大哥,在革新派主政的地方,小范围搞废除身契制的实验时。

父皇不插手,是给大哥足够的空间施展。

也是给大哥这个未来储君,留颜面。

总不能,父皇自感身体撑不住了,马上要面临皇权交接时,还叱责大哥,让大哥威严扫地吧?

这不利于皇权交替。

只听于谦继续说道:“圣人说过,遇事多求助于内,少求助于外,圣人言论,虽然大而泛化,可这些至理名言,都有着指导意义。”

“这些年,朝廷在工业上,只想着,从王爷燕华搞技术,甚至,不惜用盗取盗用等手段,却丝毫没有想过,求助于内,效仿燕华,自己搞研究,所以,朝廷这些年,工业搞得乱七八糟,若非大十字铁路建设这些年,燕华援建,以及帮忙梳理朝廷控制工业区,恐怕,这工业秩序,只会更加糟糕。”

“自己不奋斗,向外得到再多,永远也不是自己的,也永远不可能,真正把这些资源,完全利用起来!”

……

朱棣微微颔首,唇角浮现一丝笑意。

心中也十分感慨。

人杰到底是人杰。

儒教那套大道理教出来的真正人才,即便是在工业化时期,依旧能用这些道,游刃有余。

说到底,儒教那些大道理,教人人情世故,教人大道。

但大道太模糊朦胧了。

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悟透,并且灵活运用。

而术,才是面对,绝大多数普罗大众的。

历史上,纵观整个清末,那些老派风云人物,说到底,什么李曾张,其实都是些庸才。

比起面前这个铁胆小子,差远了。

求助于外不如求助于内!

一句话,道尽一个人,一个国家发展的精髓。

“现在也一样,学生不认为,王爷帮朝廷,养难民三四年,朝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相反,学生认为,王爷燕华的供养,只会养成朝廷这边的懒惰,将来有一天,当王爷停止供养时,学生可以肯定,不但朝廷会认为王爷不地道,怨恨王爷,就连受王爷供养的难民,都会埋怨王爷。”

“此举,于朝廷没有任何好处。”

“于王爷,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王爷花费了无数钱粮,到头来,却连说句好的人也没有!”

“这便是升米恩斗米仇!”

“故,学生请王爷,带学生前往燕京告御状!”

砰!

话罢,于谦猛地重重叩首。

碰撞产生的声音不高。

可却宛若洪钟大吕,在所有人心头响起。

啪啪啪……

朱棣的抚掌声响起。

“好!本王带你去告御状!”

马全脸色顿时变白,却不敢反对。

朱棣话锋一转,“不过,我也有个要求,促成此事后,你跟我去燕华,燕华更适合你这种铁胆铁脑袋。”

“王……”

铁铉刚开口,就被朱棣凌厉的眼神制止。

朱棣视线转移,重新落在于谦身上。

他是真舍不得,让这小子,在大明死于无尽的阴谋算计和排挤中。

就朝廷现在的官场生态。

于谦留在中原。

恐怕会比历史上陨落的更早。

历史上的他,虽然对这小子也是恨得咬牙切齿。

可是要和唐太宗比高。

太宗能容魏征。

他怎么能容不下这小子。

后来,高炽父子,又是比较仁的君主。

而当时三杨主政的朝局。

有三杨护着这个年轻晚辈。

朝堂上,总体也没人敢明目张胆搞这铁脑壳小子。

君不见,等这些人都走了。

这铁脑壳小子,就只能留下一首千古佳作,慷慨赴死吗?

而现在的朝堂上,可没有这么多人护着他。

相反,现在的保守派,也最讨厌,厌恶他这种年轻人。

学运一起。

稍有不慎,于谦就可能成为第一个洒下满腔热血的人。

学运需要流血。

但于谦这种热血,如果只是洒在学运中,化为春暖花开,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太可惜了。

去燕华。

放到官场磨练几年,身上多点缀一丝圆润。

等雄英继位后,在放他回来。

于谦抬头,看着朱棣,坚定摇头,“燕华少学生一人,少学生这一捧血,无所谓,但中原需要学生这一捧血,王爷这等英雄人物,既然答应学生,再对学生提条件,有损王爷英明。”

哼!

朱棣被气笑了,冷哼道:“记住,我从未承认自己是英雄,我也告诉你,这世间需要英雄,英雄精神指引所有人,在徘徘徊徊中,不断修正错误,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但英雄做不成事情,英雄只能把精神传承给我们,让我们以英雄为标榜,守住本性本心,想要做成事,就别做什么英雄,我做的一些事情,你应该了解,我的手黑的很!我只是比绝大多数人,做对了一件事,守住了本性本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