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七十二章 受苦的龙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且,在唐传奇中,纪梦文学所传达出的人文关怀也与之相似,至少从同一个角度来看,两者都开始思索“人”这一存在的本质含义,开始关注“人”这一存在对事物发展契机的影

首先,不可否认,无论是在《南柯太守传》、《枕中记》还是《樱桃青衣》,主角们一开始在“权威意识”完全开启的情况下,仕途达顺加官晋爵对于他们来说与白日梦无异。

而在梦寐之中,种种明确的意识开始消失,在佛罗伊德所提出的“潜意识”开始占据人类灵魂主导的情况之下,一切都成为虚实难辨的幻境,主角们才能在不自知是真是幻的情况之下,开始这异于现世的另一段人生旅程,这就与佛罗伊德所提出的“梦”的心理文化特性相符,同时它也折射和反映着梦在不同文化中的相同特性。

而这种本质也决定了梦文化在文学中不可替代的审美象征含义和固定社会群体相同的梦心理文化内涵。

而不仅仅只是迎合先人们关于神灵宗教和不可知力量的探索。

但与古希腊哲学导向含义不同。

由于不同的地理特质,西方文化发源于气候多变而自然条件严苛的地中海,而中国文化则发源于水土丰沃的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冲积平原。

不同的自然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自然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认知,起到了不同的发展导向作用。

归结起来,中国的哲学基调柔缓委婉,且内敛平和,如道家在倡导人们无为的同时,也要求在与自然关系的这一点上达到“天地人三才贯而唯一”,人与自然交融糅合的境界。

而希腊哲学观点中,则更强调“抗争”与“超越”,即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为束缚与挣脱,因而也更具有一种壮烈的悲剧宿命涵义。

体现在纪梦文学中,传奇中的梦体现的是主角于梦中所体验的种种经历,与现实之间的维系更加紧密,也是对自然造化玄妙的感叹与敬畏。

而希腊神话中,梦境却更加体现出对未来宿命的昭示涵义,也就更加表现出人们即使能够预知未来也终究无法挣脱宿命的悲剧象征意义。

同时除了哲学意味与神幻色彩之外,在梦文学象征含义的塑造上,两者亦有着许多有趣的相似或不同之处。

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梦既有着它相同的本质特征,又因为在不同的文化影响之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象征含义。

如前所提,希腊神话中的宿命昭示含义,和唐传奇中的规谏世人迷途知返的哲学含义。

然而,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之中,他们在构架文学主旨象征含义的时候,一些区别和不同。

比如,但丁的《神曲》与唐传奇纪梦中幻游文学象征含义相比较的话,要知道幻游文学体裁在中西文学史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地位。

怎么说呢,我们就以纪梦传奇中的幻游代表作《秦梦记》和西方同类文学代表作《神曲》在文学象征含义上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吧。

其实以《神曲》在文学构架和艺术思想上的影响和地位而言,用《秦梦记》与之比较,无意于用珍珠和沙子相提并论,显而易见《神曲》是《秦梦记》所难以企及的。

而只有用屈原的《离骚》与之相提,方才能有光风霁月之论。但就仅以幻游文学象征含义来讨论的话,二者仍有可以相较之处。

超越现实题材的大胆想象与超越常规逻辑的丰富联想。

要知道在《神曲》中,但丁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幻游天堂与地狱的奇幻之旅,途中他与前代诸位历史名人有幸一晤并且相谈甚欢。

期间他亦描述自己在死后世界游历的种种“所见”“所闻”“所感”,以此却是体现了但丁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失望和劝谏之意。

此之意味与《秦梦记》中,沈亚之为秦王献策,希望他效仿先贤,勤勉政事有所相似。

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是两者在达成幻游目的之前所必须要达到的条件,超越现实之后,作者虚构的那些脱离现实和实际的素材就都有了可以凭依的根据。

而在文学象征的超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上,两者是存在一致性的。

但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一为大唐盛世,一为新旧时代交替的混乱之际,所以两者在文学上所要达到的艺术内涵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对现实世界的作用与反作用。在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他提出了艺术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学说。

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模仿,摹仿是把艺术和技艺制作区别开来的基础,他还深信,摹仿是人的本能,人在摹仿中既可满足其求知欲,又可获得审美的愉悦,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摹仿天性。

在他的观点中,认为艺术家在模仿过程中会将事物的本来面目渺小化或者放大化,而模仿的参照物则可能会是现在或过去已经存在的事物,也或许是已由先人编纂和模仿出的成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