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七十八章 分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次,咱们还可以比较一下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这些侠义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首先是唐传奇中的侠义女性形象形成原因。

我们纵观唐以前的古代文学作品,虽然可以看到不少游侠形象,但都是男性,没有女性。

并且在汉魏六朝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被人称赞的才女、义女、节女、贞女以及仙女、神女,就是见不到侠女。

直到唐代,尤其是中晚唐,侠义女性形象才开始大量出现于传奇小说中。

而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唐传奇中大量描写侠义女性题材小说的出现,与唐代任侠之风的盛行是分不开的。

要知道唐代青少年都以身为游侠为荣,以任侠为快,就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墨客也崇尚书剑飘零、仗剑远游的生活。

在《全唐诗》中以《侠客行》命名的诗作就有七首,包括李白、元稹、温庭筠、陈子良在内的大诗人都写过《侠客行》。

可见行侠尚武成为唐代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潮流,而当时的女子受到熏陶和渲染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次,唐传奇中描写侠义女性题材小说的出现与中晚唐的社会动乱也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唐朝在到了中晚唐时期后,早已不复当初的盛世局面,社会变得矛盾丛生,藩镇隐患,宦官专权。

面对社会的动荡,政治的腐败,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的百姓自然而然的希望出现英雄侠士来给他们惩恶锄奸,伸张正义。

而各藩镇之间也常常蓄养游侠来仇杀己。

因此侠义女性传奇大都出现在唐代中晚期,像是《聂隐娘》和《红线》两篇就直接涉及到了藩镇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是受此影响。

同时长期的战乱造成了大量青壮年男子死于非命,众多女性失去了依靠,于是不得不走上社会舞台与现实和命运进行抗争,是现实造就了中晚唐女性的勇敢无畏。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唐传奇中描写侠义女性题材小说的出现是受到了北朝民族融合的影响。

因为北朝游牧民族保持着浓厚的尚武的传统,女性所受束缚较少,可以骑射习武。

而唐朝是在经历了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唐代沿袭北朝遗风,妇女仍有习武的习惯,这就使得产生侠义女性的条件更加成熟。

另一方面,北朝妇女的婚嫁也相对自由,法禁较少,妇女离婚再嫁也很常见。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唐代侠义女性传奇也真实地反映了那时自由开放的婚恋观。

如《聂隐娘》写隐娘“忽值磨镜少年及门,女曰:‘此人可与我为夫。’白父,父不敢不从,遂嫁之。”荆十三娘、崔慎思妾和贾人妻都是亡夫再嫁。

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为唐代侠义女性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也为唐传奇女侠形象提供了生活和艺术原型。

至于《聊斋志异》中的侠义女性形象形成原因的话。

因为《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小说史上的第二座高峰,其作品中同样活跃着许多形形色色、生动鲜明的侠义女性形象,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自唐代以来基本形成但又不够发达的侠义女性队伍。

之所以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又大量出现侠义女性形象,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当时的社会发展现实促使侠义女性形象又一次大量出现。

一方面,“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已经进入了它的后期阶段。明代中叶,江南工商业发达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动摇着封建社会上层建筑,越礼逾制的行为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女性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很容易便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她们开始要求平等,追求自我,对于自身的境遇不甘心,渴望可以追求自由和爱情,甚至还渴望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识。

因此,明末清初时期,关于女性的题材作品便越来越多了,侠义女侠形象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明末清初的社会十分黑暗,官场腐败,人们也有意识地希望通过侠义女性形象的塑造,来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吐世人不平之气”。

其次,作家的尚奇心态也是侠义女性形象又一次大量出现的重要原因。

爱奇好异是人类的天性,也是文人的普遍心理,他们不光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并且追求人物的新奇和情节的曲折。

因为尚奇的心理,所以小说家会注意历史题材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那些非同寻常的人物和事件。

并且在小说家看来,平凡的生活需要不平凡的色彩,在危难之际,更加需要侠客的帮助。

因此,侠客、女侠的故事往往会受到小说家们的青睐。

可事实上,明末清初的文坛上充斥的都是才子佳人小说,这类小说在叙事结构和情节内容上大多雷同。

小说家如果希望适应读者不断变换的审美要求,就必须另辟新径,从而吸引读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