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常见设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透过生角人物展现出丰厚学识与出色文采的剧情内容同时可见于试场即景与琼林宴之上,于传奇戏曲中亦为常见的剧情设计。

其中一个理由也正是由于明代传奇作者以文人居多,文人剧作家亦喜好在适合的单元中同时也能一逞自身文才。

剧中担任要角的书生文人有时候几乎也就是文人剧作家寄托思想才情的对象,透过剧中人物的代言。

除了呈现出脚色文才出众的形象,间接地也表现出此剧作者深厚的文学底子,这应该也是这一类情节重复产生普遍运用的动机之一。

这些情节段落对于整体剧情的发展变化而言,几乎是没有任何作用可言。当然,就戏剧效果来说,则是充分展现出戏剧角色功名既成的欢喜气氛与荣耀心境。

还有就是自叹述志,因为下面的段落我们会将戏剧人物的自我感叹心志或与他者述说抱负胸怀的情节内容并列于同一种情节类型来讨论。

要知道剧中人物或者在独处时刻述说自身处境及挂念心事,或是向某特定对象吐露所遇难处或未竟心愿,方法略异,内容所陈则皆为主要角色人物内在心意的表白。

这一类的情节对于剧情发展无具体推动功能,亦无明显的外在动作,其主要作用在于以浓厚的抒情性唱词说白表现出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

生角的自叹述志的内涵多在表达自我的理想抱负,或是功名未成、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对于良缘佳侣的企盼。

述志情节单元的位置若安排为一部戏剧初始几出,则往往具有出角色的功用,藉由生角登场、自述家世胸怀,为观众快速建立戏中主角基本的具体形象。

例如《幽闺记》第二出〈书帷自叹〉中蒋士隆自述功名搁置的挂念,《千金记》中的韩信在第五出〈抱怨〉。

像是《邯郸记》的卢生在第二出〈行田〉里独自叹言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心情。

或是安排为生角访友或聚会时,杯酒之间一吐心中块垒,如《春芜记》第二出〈访友〉宋玉拜访荆佽飞互言胸怀期许。

以及《南柯记》里淳于棻同友人豪饮将醉之际道诉未遇之憾,《鸾鎞记》第二出〈论心〉杜羔惦记着当年的媒妁婚约竟一再蹉跎而感慨不已。

生角自述胸怀的情节无论寄托在什么样的场景,造访友人、熟人之间的相会聚饮,或赴考中途暂歇的旅店,环境与对话的对象或有差异。

但需要说明的是,该类情节主要的内涵与意义皆在于生角人物道诉沈藏于心中的志向与心意。

并且旦角人物的自叹行为亦多安排在戏剧前段部分,在主要旦角出场之后先针对其家世背景略加铺陈交代,之后便根据旦角人物的身份安排适宜的慨叹内涵。

令其感叹的事由最多就是感情之事:年届及笄之龄,对于尚未出现的姻缘情事有所企盼。

已有归宿之旦角则多忧心家庭际遇与自我处境,如《琵琶记》第九出〈临妆感叹〉赵五娘新婚二月即遇丈夫蔡伯喈奉父母之命离家赴考,之后全无消息。

五娘独自一人辛苦持家,既要成就丈夫功成名就,又需尽得为妇孝道,心中不免有所慨叹却又无人可诉,遂有临妆独叹之举。

或者是身陷风尘的烟花女子对于自身的悲苦遭遇甚感悲凉,并且进一步表达自己从良的衷心企盼,如《焚香记》中的敫桂英、《霞笺记》中的张丽容。

以及《青衫记》里的裴兴奴都有相类似的感慨心情。

其呈现方式或者为旦角一人闺中独叹,以大篇幅唱词充分而详细地表现出其内心的挂念与幽情。

或者安排一近亲友人与之对话,利用问答方式令其说出心中想望,如《明珠记》第八出〈闺叹〉。

并且刘无双在侍妾采苹的屡番探询之下说出对于父亲未能谨守承诺婉拒其与王仙客婚约一事的感叹。

自叹诉怨情节在整部戏之中多半是跟随着关键情事的走向而担任适当的陪衬穿插。

这一类的情节不但不具强烈的外在行为动作,对于剧情发展亦无切要关涉。

然而对于角色人物的性格形象与心思情志却有着进一步确定与强化的重要作用。

还有如相思忆念,六十种曲本中,无论是不是以才子佳人、悲欢离合之事作为主题情节。

因为剧中角色人物之间的聚散分合往往是传奇剧本用来制造情节曲折的常见手法。

对应着分离失散之事,遂有所谓的「相思忆念」行为产生。

思人者又以旦角为多,在忆念情节中则可见到剧作家为其设计了大幅长篇唱词,用以充分凸显出旦角人物因相思而几成病疾、令人怜惜的深情形象。

六十种曲多见将这样偏重于心理活动的行为作为独立一段情节单元来处理,事实上这样的情节对于剧情发展亦无具体影响。

某种层面说来,相思忆念与自叹诉怨情节有甚为相似之处,其表达方式皆是藉由当事人以独自唱念或与他者对话往返的方式道诉出内心感受,作用则是在于令观剧者感受到角色的真挚情意与心中企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