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开局单杆147 > 第81章 华国斯诺克围球大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1章 华国斯诺克围球大师

秦风回到座位,早已经站在一边等着的丁晓晖,立即示意裁判擦了擦母球。

刚刚秦风的一系列动作,他都看在眼里。

既替对手可惜,又暗自庆幸。

在秦风出杆后,母球四库前,他都开始看台面了,准备解斯诺克了。

只是事发突然,上天送的大礼,让他都没反应过来。

“露球了,这...”

“哎呀,秦风的运气太差了”

“太可惜了......”

“是呀,按照那个力道和线路,应该是一杆漂亮的反斯诺克,没想到会生这档子事”

“哼,运气,运气那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不要为不行找借口”

“......”

......

“大家保持安静,谢谢”,裁判制止了球迷的低声细语。

丁晓晖擦了擦皮头,看了看台面,一个很不错的点位。

很舒服。

俯身,一个偏左侧球位置点的高杆,红球成功打进左侧底袋,母球叫到蓝球左侧中袋。

打进蓝球的话,角度合适叫右侧下方的一个左侧底袋的红球。

丁晓晖顺利的吃下周边的散落的红球,并成功的将彩球全部叫回点位。

“这个红球堆还行,虽然不规整,但分而不密,错综而不复杂,不出问题,应该可以打完”,一哥仔细的观察了下红球堆,有了进一步得分的思路。

示意裁判再次擦拭一下母球,来回观察击球路线和依次顺序。

按照的习惯和设想,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对力道、母球的控制、走位、准度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能够做到这三点,接下来的局面别说打到超分,单杆破百,甚至清台都不在话下。

这倒不是丁晓晖想多了或者说大话,这样的球打的多了。

只要状态在线,他的破百率非常高。

丁晓晖呼了一口气,调整了下自己的状态和呼吸。

开始抽丝剥茧,从红球堆夹缝中一颗颗分离红球。

第一颗入袋。

第二颗入袋。

......

渐渐地,随着一颗颗红球落袋,以及细腻的走位,红球堆的局面豁然开朗了起来。

“好细腻、好丝滑、好轻松啊,像是绣花似的”,欣赏着丁晓晖的进攻,秦风心里不由的称赞道。

之前,秦风也不少看一哥的比赛视频,这样的台面他也看了不少,但绝对没有亲身体会来的震撼。

如果真有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给人一种沙场破阵,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确实学到了希金斯的精髓,只是想要做到如此,对球员的整体素质要求太高了”

秦风如同现场的观众球迷,一边欣赏着丁晓晖的表演,一边在心中评价着这项技术的优缺点。

以他目前的整体素质还做不到如此,单单就一哥那细腻的走位他就做不到。

或者说他不愿意如此做。

在秦风看来,他虽然学到了希金斯的精髓,但还是有所不同的。

不同的人打出相同的球,还是做不到一模一样的。

希金斯打围球这种技术,给人一种踏实沉稳;丁晓晖呢,以往一直给人一种过山车般的感觉。

希金斯年龄大了,经验丰富,没有那么大的执念了,不会去完全委曲求全,赢得比赛才是他的目的。

丁晓晖却完全不一样,正值巅峰之时,生涯的高光期,他不光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在比赛中,遇到复杂球型,往往为了追求连续得分,一杆结束一局战斗,往往就需要他在一场比赛中做出很多次调整、选择。

有时候走位不精准,甚至还需要通过降低命中率的方式来强行调整叫位。

在这过程中,不仅仅对精力和专注度的消耗极大,而且存在的多变性太多了。

这种消耗,这种以进为退的方式,秦风不做什么好与坏的评论。

单单从一场比赛看来,赢了那就值得,输了,恐怕就有些得不偿失。

这其实就是一个自我选择和分配问题。

好与坏的前提,一切都是以能否赢的比赛为前提。

这些话肯定是不能说出来的,也就是在心里想想。

闲着也是闲着。

在秦风的沉思的时候,现场的粉丝球迷再次开始小声的议论了起来。

“这一局,一哥算是基本拿下了”

“哼,话可别说的那么早,以前可没少出现虎头蛇尾,呵呵”

“这倒也是,不过我感觉今天一哥状态很好的样子”

“确实不错,这杆围球堪称大师级水准”

“是啊,就是希金斯来了,也不一定能打的比他更好了”

“希望保持吧!”

......

丁晓晖目不暇视,充耳不闻现场的窃窃私语,一心扑在了这一局的围球之上。

看似每一杆打的都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但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丁晓晖的额头上出了不少细密的汗水。

这可不是天气太热,空调没有开到合适的温度,而是丁晓晖大脑高速运转,精力高度集中,身体各部位高度执行脑子的调配而出现的外在表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