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关一过,也就代表出了中亚了,正式步入中东地区。
若是直接西进,不出半个月就能到达奥斯曼帝国。
不过朱威并不打算这般过去,而是朝着南方进军。
赛博易册知道,这是要去阿鲁台城了。
阿鲁台城,听这个名字,是否有种熟悉的感觉?
因为在咱们的历史上,真的有阿鲁台这人,他原本是蒙古鞑靼部的首领,与大明可不对付。
而这座城的名字为何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倒不是奥斯曼帝国故意恶心大明,而是一个误会。
这座城原本叫阿台城,中亚一些国家说话嘴巴不清,他们那边的话台鲁不分,有时候叫阿台城,有时候叫阿鲁城,叫着叫着就全都乱套了。
这座城对于大明而言,也很重要,因为这里曾经是大明的城池,或者说…这里是大明的飞地。
前面说过的,大明在奥斯曼帝国内有巡检司,这巡检司就在奥斯曼帝国锡瓦斯省的阿鲁台城内。
为何会在这里建立巡检司?
因为这边有铁矿。
奥斯曼帝国的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迪夫里伊铁矿区,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偏东的锡瓦斯省东南177公里处,海拔1250米。该铁矿区是奥斯曼唯一的重要铁矿中心,为军械和农具制造行业提供了关键原料。
奥斯曼帝国以前的炼铁技术差的很,毕竟以前是游牧民族,哪怕从蒙古和拜占庭获取一些技术,也不足以追上世界一流水平。
而大明对于铁矿的需求格外大,一方需要技术,另外一方需要铁矿,一拍两合。
有人会问,若只是合作,为何又要派兵过来?
这就有意思了。
现代人所看到的大明史料与地图,都是被满清篡改的,一部《明史》,满清修了一百年,乾隆年间才堪堪修好,为何会这样,自然是为了篡改,也是为了等大明遗民死完。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注重传承的。
汉朝推翻秦朝,自然享有秦朝领土的主权,晋朝篡了曹魏,也自然享有秦朝的领土,再以后的隋唐元明都是如此。
元朝的领土多大?
?元朝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约为1372万平方公里,这可是《元史》中记载的,《元史》是明朝修的,若是大明占的地盘没有达到这个数量的百分之七十,那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精英阶级承认的,而在古代,精英阶级是否承认,对国家异常重要。
所以,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
可能实控版图,也就是汉人众多的地方还是集中在两京一十三省,但是别的地方在法理上,也是属于大明的。
大明的羁縻卫所,就是大明册封的官员,代表大明管理地方的,类似于汉唐时期的西域都护府。
阿鲁台城的巡检司,就是如此了。
那时候这片土地可还不是奥斯曼的,而是帖木儿的,帖木儿也是大明册封的,帖木儿汗国没了之后,大明要恢复国力,对于这片土地是鞭长莫及了,所以才有了所谓的合作。
其实从外国许多文献中都能看的出来,大明在洪武到宣德年间,对鞭长莫及的领土,都采用这种手段,如今阿拉伯地区,中亚地区,都有挖出大明时期的册封金印。
我们国人对于大明的认知,可能还不如外国人。
大明究竟有多强大,可能也只有西方那些国家和清朝的统治者知道了。
其实想想就会觉得有问题,反清复明的口号,在清朝末年竟然被英国等列强喊出来…这实在是有些…
此时的阿鲁台城,是锡瓦斯省帕夏欧德尔家族的地盘,与庞波家族不同,欧德尔家族的产业都在矿上。
前面说过,这里是奥斯曼帝国唯一的铁矿中心,重要性就不必多言了。
当然了,大明在如今的奥斯曼帝国内不止这一块飞地。
还有阿丹,即今也门亚丁地区,位于亚丁湾西北岸,扼守红海与印度洋交通要冲,15世纪前期,阿丹国与明朝建立使节往来。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首次遣使朝贡,明廷四次遣郑和回访并赐赏。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再度宣谕后,其王抹立克那思儿遣使入贡。永乐年间,阿丹国多次进贡麒麟、狮子、金钱豹等珍兽,郑和船队亦在当地购得猫睛石、珊瑚等珍宝。
这里也是郑和船队的远洋补给点之一。
只是这些地盘啊,在二百年的历史中,全都丢了,中东地区丢的大部分领土,都是被奥斯曼吞了。
大军就这样沿着奥斯曼的边境线走着。
越走,后面跟着的兵马就越多。
十天,走了十天,终于到了阿鲁台城,身后的兵马也有八万了。
不过并未有近卫军团出现,都是各地的驻军或者私兵。
经过铁门关一战,这些兵马现在可不敢乱动,跟着朱威大军,好似是在互送,也好似是大明大军原本的后翼。
“赛博易册。”城门口朱威突然叫了一声。
赛博易册上前,朱威指着紧闭大门的阿鲁台城:“去叫门。”
赛博易册一愣:“啊?公爷,你带着兵呢?阿鲁台城已经是奥斯曼的领土了,他们不会开的。”
朱威轻笑一声:“我只是想进去看看我们大明的巡检司现在成什么模样了,并没有想要大动干戈。”
赛博易册苦笑一声:“公爷,大明有句古话,叫做兵不厌诈,您带着大军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看一看那巡检司?实在是不敢信啊。”
“是吗?不敢信吗?我绕了这么大的圈子,从哈尔斯汗国开始,到现在,整整半年时间了,明着暗着对你说了许多次,奥斯曼帝国不在我大明征伐的范围之内,或者说,现在还不是,我有无数的手段有你们看不清的实力可以一战而定,至少会让你们奥斯曼跌下那看着强大的神坛,可是我并没有这样做,这还不够吗?”
赛博易册轻轻摇头:“不是我觉得够不够,而是要看国内的人觉得够不够。”
“国内的谁呢?”
“我们的皇帝陛下。”
“你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