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事,一件是决定正旦大朝皇帝登基,大赦天下。
还有一件事是确定年号。
礼部上了四个年号,由信王拍板选择。
乾圣,太高调,这个名字幼皇怎敢担当,否决。
咸嘉,看一眼立刻否决,咸字右边是一个戈,刚刚平息兵戈,这个名字岂不是要让国家永无宁日。
崇祯,高大、吉祥的意思,谐音重振,好寓意。信王犹豫一会还是否决了,皇帝年幼,当不起。
兴福,中兴降福,前有兴宗、后有福宗?岂非说监国亲王是明主?这个名字不错,有能臣当朝,皇帝享福即可。
孝贤皇太后也第一次展示了他听政的能力,“一切由皇叔和众卿作主。”
这句话以后会是她的口头禅,就看她有没有其他手段了。
皇帝出殡日期是腊月十一,这期间京城依旧非常安静。
浩浩荡荡的朝臣送大行皇帝到德陵下葬,十五日才返回。
腊月十八,是衙门封印的日子。
就这短短的三天时间,信王扔出去一千二百万两白银。
补发天下边军五百万两饷银,补发文武大臣和宗室俸禄五百万两,奖励大行皇帝晋封的勋贵二百万两。
其中对稷武王奖励二十万两,另拨十万两修建两个娘娘庙。
内库顷刻只剩下三百万两存银。
不管怎么说,天下人都得给信王点个赞。
大气又败家的监国亲王,大伙都喜欢。
三天时间,就把朱鼎顺和魏忠贤搜刮来的银子嚯嚯完八成。同样在这三天时间内,首辅辞官、次辅、工部尚书、兵部掌印侍郎辞官。
其他人本就没有回朝,顺利‘获准’。袁可立则一秒也不想在京城,一天时间内向信王、皇帝和太后辞了三次。
老头最后获得一个太师虚衔,由禁卫和锦衣卫打着亲王仪仗回乡。
就在朱由检和新首辅孙承宗觉得明年大有可为的时候,腊月二十八,宁夏的奏报来了。
三边总督武之望兵败自杀,二十万围剿叛军的边军鸟作兽散,狼狈逃回各自驻地。
过程非常可笑,说败也败了,说没败也没败。
甘肃总兵率两万前锋只打了个照面,看到对方有骑军就败下阵来。败军倒卷中军,二十万边军不多的粮草被付之一炬,瞬间垮掉了。
信王勃然大怒,但又很快忍了下来,决定正旦大朝会皇帝登基大典后,兴福元年再处理宁夏的一小撮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