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是打天下的功臣,历尽千辛万苦,所以认为创业更艰难;魏徵辅佐太宗安定天下,担心皇帝放纵欲望,导致国家危亡,所以认为守业更艰难。
贞观十五年,大唐王朝已成盛世,太宗又问第三个问题:守江山是难还是易?
魏徵回答:很难。
太宗又问:我选贤任能,从谏如流就行了,有什么难的?
魏徵说:国家充满忧患危机时,皇帝选举贤材,接受忠言;太平盛世时君王心怀忧惧,时刻警醒,这是难事!
就这三个问题,读书人研究了上千年,唐太宗看似随意,其实是执政不同时期的治国本质。
无论在任何时候,为君者只有保持理性自省头脑,才能让国家持续繁荣,给百姓带来真正的盛世。
赵南星说完了,朱鼎顺看着若有所思的几位武将,突然畅快一笑。
“诸位,说句令人不齿的话。是否清廉根本不是官员任命的首要考虑,世宗的帝王之道堪称历代之最,无论读书人怎么贬低,一个昏庸的帝王不可能同时战胜南倭北虏。
一两银子,他可以让严嵩贪墨六钱,上缴国库十钱。
因为严嵩可以弄来银子,嘉靖朝南倭北虏匪患不断,能力才是官员第一原则。海刚峰号称绝世清官,若大明靠海刚峰当首辅,早亡国百年了。
但严嵩遗臭万年,海刚峰成为官员清廉榜样,证明选官制度有大问题。以后大湏中枢官员,没有知县、知府、布政使履历,一律不得入中枢。
想要官员清廉,必须靠律法,而我们,必须保证中枢官员的理政能力,那种除了之乎者也什么都不懂的清流,一律去藩国搞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