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院每月到京郊和城隍庙为百姓义演三次,演出曲目均是武王改编的故事,平时在戏院里依旧是传统戏曲。
这是杨宛和柳如是主动为之,目的是培养戏院这种娱乐方式,并不是为了赚钱和情报,如何发展完全看市场。
入京五年,戏院三年,杨宛的身份也被多数人摸清楚,抛开武王不谈,京官们也愿意到戏院。
因为一方水土一方人,杨宛培养的戏班多少有点画舫套路,久居京城的江南人非常愿意来。
士子佳人,大家熟悉了什么玩笑都开,就是不会到那一步,杨宛对这种社交场合熟悉,比躲在院里盼男人自由多了,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明艳。
朱承明和亲卫交钱入门,大过年的人肯定非常多,但并不吵闹,百姓才不花钱看戏,儒衫占据大部分,大厅里的人都在喝茶品戏,毕竟一墙之隔就是国子监,都是些不回家的士子。
两侧和二楼单独划格子的包厢有很多女眷,朱承明随意找了个地方,与三个亲卫落座。
他来这里做什么?大概他自己也不知道,大伯不是骂他不学习嘛,那就来看看。
可惜台上是凤钗记,以前没听过,现在听不懂,一时觉得无聊透顶。
二楼的一个雅间,一个老头吸引了朱承明的目光,王允成正捋着胡须摇头晃脑听戏,旁边坐着几位中年人一看就是文官。
下一个场景,朱承明两眼一瞪,杀意澎湃,他才认出来,雅间一个穿着艳丽,花枝招展的女人是杨宛。
一直坐在那群人中间,颇为得意,脸上的笑容放肆,应是开着暧昧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