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兴帝在位时尤其崇尚节俭,圣元帝在位时虽在宠爱谢琳一事上疯魔执拗,为人也多疑狭隘,却好歹继承了他爹的遗志,于银钱上克勤克俭,信奉“百姓富,皇帝富,百姓穷,皇帝穷”的宗旨,而姜泽登基之初,又恰逢国孝,倒也不好擅改政令;也因此,通往皇宫的泰宁街上只有临街的商铺门口零星挂了几盏灯笼。
雨雾氤氲中层楼叠榭,昏黄的光线下,蒙垢的青石板被雨水清洗一新,朝臣们或坐轿或骑马,也有官位实在低微家中又无背景的官员带着仆从撑伞步行,马蹄声和木屐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有韵律的哒哒声。
从竹溪山到皇宫大约二十几里地,姜衍趁着机会又在马车里小憩了一会,到达尊仪门时还差两刻钟才到卯时。
神色淡淡的吩咐鸣涧将马车驶到宫门停放,姜衍自己则下了马车迎着冷风步步向前。
宫灯亮如白昼,琉璃碧瓦一如往昔,这里曾是他的家。
这也是自十年前离京后他第一次踏入皇宫,熟悉的宫道,熟悉的高墙,熟悉的心境,十年前,一身素缟瘦瘦小小的孩童,就是在某个春寒料峭的清晨,孤零零一人踏上这条宫道。
那时候宫道长长,长得似乎没有尽头,远处等待他的没有亮光,也没有温暖。而他自小赖以生存的凤栖宫,彼时已经陷入一片黑暗,被满皇宫的熠熠生辉深掩其中。他曾经无比渴望的温暖,正将他冷冷驱逐。
可如今,他又回来了。
姜衍脚下步履缓缓,一袭青衣温润淡然,面上神色一片平静眸中深邃无波,袖中的双手却紧握成拳。
朝臣们依着官阶三五成群,见姜衍气度卓然,各自神色不一,有的上前行礼,有的微微撇过头装作不见,还有的欲言又止想上前又踌躇,但无疑,众人看向姜衍的目光俱是暗含深意。
姜衍出宫时年仅六岁,当时只是个垂髫小儿还没入朝,又跟随罗皇后住在后宫,朝臣们见过姜衍的可说是寥寥无几,更遑论姜衍当时年龄小,即便是见过,也对他的能力和品行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时移世易,如今十年已过,朝臣们心中自然更加好奇。
罗荣负手等在石阶前,见姜衍走进,面上浮现出欣慰之色,笑着上前行礼道:“老臣罗荣,见过三皇子。”
姜衍心中微暖,上前轻托住罗荣的手低笑道:“十年未见,舅舅可还好?”
姜衍心中清楚,若非为了自己,舅舅这样通透练达不喜争斗的人,又如何会心甘情愿困在上京城这样的污沼泥潭里?十年来舅舅谨言慎行低调做人,所图所谋,无非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回京,还能有个依仗。
姜衍托住罗荣微微颤抖的双手,垂眸的瞬间眼中不由浮上一层水光。
罗荣亦是眼眶微湿,撇见陆陆续续走近的朝臣,拍着姜衍的手点头:“好!舅舅很好!回来就好,回来了就好!咱们进去吧!”
姜衍敛下情绪点头,眉目温和道:“舅舅先请!”
罗荣微微颔首,本想叮嘱几句,但想到皇宫内院耳目众多,只能饱含担忧的看了姜衍一眼,姜衍微不可察的点点头,继而勾了勾唇,姜泽和谢琳苦心算计多年终于如愿以偿,又怎么会在摸不清自己底细的情况下轻易动手自毁长城?
舅甥俩一前一后进入乾坤殿,姜泽还没到,殿中朝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低语,不时朝二人投来隐晦打量的目光,其中意味复杂难辩;姜衍泰然处之,对众人的目光视若无睹。
一盏茶后,殿外响起清脆的鸣鞭声,乾坤殿里瞬间安静下来,司礼太监尖细高亢的声音响起,“皇上驾到,上朝……”
众臣跪下三呼万岁,姜泽一身明黄盘龙衮服在内侍的簇拥下浩浩荡荡走向高位,轻甩广袖坐下后道:“平身!”
姜衍随众臣起身,感受到有人轻拽自己衣角,微微侧头就见四皇子姜澄不知何时已经站到自己身侧,正歪着头挤眉弄眼无声的跟自己打招呼,看口型喊的是“三哥”。
姜澄的亲近委实出人意料,姜衍原本就对姜澄心中生疑,此刻更是不解,但他素来沉着,当即也动了动嘴唇无声笑道:“四弟。”
姜泽高坐龙椅,一来就将二人的小动作收入眼中,眸中瞬时闪过一抹戾气,心中暗道等会若是你们还能笑得出来,那才叫真的好兄弟!
“四弟,你平时顽劣也就罢了,怎可在朝堂之上嘻闹?”姜泽皱了皱眉沉声道。
姜澄闻言垂着头撇了撇嘴,他此时可不怕姜泽,姜衍一上朝他就莫名的感觉多了几分底气,可面子功夫还是要做,于是苦哈哈的出列,满脸兴奋又小心翼翼的瞧了眼姜泽,又端正姿态拱手行礼道:“启禀皇兄,臣弟见了三哥一时高兴便有些情难自禁,难道皇兄不高兴吗?那臣弟是做错了?”
姜泽见姜澄歪着头一副满脸疑惑不解的模样不禁心下气结,但姜澄自来是这副吊儿郎当的模样,他早就习以为常了,倒也没想这其中还另有深意,只是转动着手中的青玉扳指,又看了眼垂眸不语的姜衍,哈哈一笑道:“你这猴子,平日里叫你读书识字你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看你说的都是很么不伦不类的混账话!难不成三弟回京还就只你一个人高兴?还情难自禁,你懂什么是情难自禁吗?瞎胡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