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狼多肉少,打得头破血流的。”姜衍被这个说法逗笑了,顿了顿道:“巫成昆与嫪丰山可以暂且不论,这二人是洪武帝的亲信,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谁也不敢去尝试拉拢,目前暂时处于观望状态。
至于拱卫京师的,因派系林立本就可以相互制衡,无论拉拢谁,都很难一举将京师兵力全部收入囊中,同样没人敢去轻易尝试。余下的,便也只有尹卓了。”
蔚蓝闻言若有所思,“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手中没有兵权,想在夺嫡路上杀出一条血路谈何容易。这大概也是尹尚多年前就开始谋划,会直接朝启泰下手的原因,不能在内部寻到出路,那便从外围开始。
可因蔚家军的存在,他的计划失败,至今仍是不敢直接与蔚家军对上,于是干脆从尹卓下手。但尹卓同样不是个好糊弄的,他明面上采取了拉拢之策挑唆尹卓动手,尹卓也确实动手了,实则本质上,二人还是各有所图。
尹尚大约是拿准了洪武帝的心思,洪武帝也知晓尹尚的心思——都说知子莫若父,洪武帝执政多年,哪会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但他的大位始终需要有人继承,于是静观其变,只看谁能胜出。
尹尚是洪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虽从血统上讲,绝不可能是洪武帝挑选继承人的首选,但尹卓是平南王庶子,且手握重兵,一个是亲儿子,一个是侄子,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蔚蓝一针见血,姜衍点头道:“洪武帝早对尹卓有所猜忌,不过是一直找不到机会下手罢了,此举一则可以检验尹尚的能力,二则可以消除隐患,三来么,尹尚直接将他想做的事情做了,算是间接的表明忠心,他只需高台看戏,无须沾上半点污名。”
也因此,洪武帝明知尹尚的目的,却半点都没阻拦。
“生命不息,纷争不止。”蔚蓝感叹道:“都是有小算盘的人啊!也是,大概在洪武帝看来,尹尚的血统注定登不上高位。而他虽不喜尹尚,却更加不喜尹卓。尹尚败了,责任在尹卓,尹尚胜了,责任还是在尹卓。而尹尚未来如何,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说穿了,尹尚若是能拿下尹卓,即便日后掌了兵权,那还是他洪武帝的儿子,肉烂在锅里始终是自家的,又难点不必便宜了平南王一系要好?”
“正是这个道理,洪武帝对尹尚的打算,早在两年前就有迹可循。”
“你是说尹尚受封中原王的事情?”
“嗯,中原中原,洪武帝的心思昭然若揭。尹尚之所以成为大夏皇室第一个封王的皇子,一来因为他身上有启泰人血统,二来是因他表现出来的野心。历朝历代,皇室挑选继承人,无不是通过重重考验,就跟养蛊一样,尹尚无疑是那个出类拔萃的。
尹尚当时的处境算不得好,但姜泽朝他泼脏水,将谋害正国将军府的事情全都推到尹尚身上之后,尹尚正在禁足,之后尹尚鼓动洪武帝让四公主尹娜与启泰联姻,从困境中走出来,虽最后大夏与启泰联姻之事作罢,却从启泰带回了大笔赔偿。
这些洪武帝全都看在眼中,尹尚越是出色,洪武帝就越是高兴,但因尹尚的身份注定了他无法走的更远,再加上刘大海的事情,于是洪武帝干脆提前让尹尚封王,拨给他五万兵马,此举既是敲打也是考验。”
姜泽说着呼出口气,“若尹尚能沉得住气,洪武帝乐见其成,也不介意他壮大自己的实力,等他心仪的儿子登基,大可让尹尚手握重兵驻守临县。”
蔚蓝眨了眨眼,脑中的思路越发清晰,道:“尹尚与蔚家军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啧,洪武帝是料定了尹尚即便拿下尹卓手中的兵权,也没能力回去造反。”
姜衍含笑点头,“所以,尹尚在此时兴兵的用意,也就不难猜测了。”
“可尕都尔和邬霸天明面上都是尹卓的心腹,你怀疑二人早与尹尚串通好了?若真是如此,尹卓会半点都没察觉还将二人留下?”
“这就不好说了。”姜衍摇头,“两种可能,一种是你说的这种可能,尹尚与二人早就串通一气,另一种是尕都尔和邬天霸对尹卓忠心耿耿,而尹尚打算以尹卓为突破口。”
“这也能行?”蔚蓝挑了挑眉,半晌后道:“也是,正因尕都尔和邬天霸都是尹卓的心腹,倒也不是没有半分可能。”死忠粉么,最是容易挑动起来的。
细想下,这其中操作的可就多了。
看看吧,尹尚在这时候对西海郡用兵,虽明面上看起来极为不智,但实际上呢?
实际上尹卓确实已经败了,而尹尚手中统共就五万兵马,却在与神行军交战之时,能调动两万兵马过来支援,再加上这两万兵马已经对连云山沿线造成重创,还愁打动不了二人?
别管尕都尔和邬天霸私底下会怎么想,总归人家表面上做得漂亮,到时候洪武帝再下道圣旨,直接将骠骑营交给尹尚,又留尹卓一命,而尹尚的皇子身份远比尹卓的身份更加吸引底下的追随者,即便中高层将领短时间不会对他俯首帖耳,时间长了,也自有思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