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133章 分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祁钰接过奏本,却没有看,而是放在一旁,对着陈循吩咐道:“既然陈爱卿已经有了计划,那就麻烦你说一说吧,在座的诸位也可以一起听一听。”

“遵旨。”陈循接了朱祁钰的旨意,对着在座的众人道:“既然陛下让臣说一说,那臣就斗胆说一说了,有什么错谬之处还请诸位同僚手下留情。”

众人笑了,气氛立刻从略微压抑转变成积极,全都打起精神,倾听陈循的计划。

只听陈循道:“其实臣的具体方案和之前一样。”

“首先,这次受灾主要是北直隶、山东、河南的府县,其实规模并不大,比起永乐三年江淮及中原的大旱,范围小得多,受灾百姓也要小一些,臣查阅了户部十三清吏司的账目,发现地方府库中的粮食足以支持各府两月之用,只有北直隶的府库可能会差一些,易州、固安等地因为瓦剌入寇导致府库被劫掠,需要朝廷拨付一部分粮食过去。”

“目前,户部的粮食充裕,完全可以先行拨付一批粮食,臣估算过,大约两万石即可,剩余的等各府三司连同巡按御史勘查之后再决定不迟。”

“臣还建议,如今刚刚五月,离入冬还有许多时日,应该够百姓收获一季豆子,朝廷应组织受灾百姓尽早恢复耕种。”

顿了一下,陈循继续道:“另外,朝廷应下旨免除受灾诸府县的赋税、徭役和杂课,给予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只是此一项今年秋税会少一百七十万两银子,还请陛下和诸位同僚知悉。”

众人听了,眉头都是一皱。

陈循的计划其实很简单,说的就是今年旱灾并不严重,易州、固安等可能生乱的地方由朝廷赈济,其他地方视情况再说。

还有就是地方府县要自行救灾,尽早组织百姓耕种,让老百姓能有点过冬的粮食就行。

最重要的是,秋税会少一百七十万两银子,这是为了百姓才损失的,在座的诸位别怪我,没事别找户部要钱了,户部是真没钱。

不过,在座的都是老狐狸,道行都不低,谁听不懂你的意思啊。

吏部尚书王直出言道:“陈大人,陛下让你说受灾的事情,没让你说秋税,不要扯远了。”

这很明显就是在点陈循的意思。

陈循面部微不可查地抽动了一下,拱手道:“王大人说的是。”

没办法,这老家伙是如今的文官领袖,他实在是不太好反驳。

不过在朱祁钰看来,陈循这个户部尚书还算是合格的,最起码从他登基以来,户部基本上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即使是京师保卫战刚结束的时候,陈循也筹措出了犒赏将士的银子,这是极为难得的事情,于是朱祁钰摆摆手,对着王直道:“王老尚书,陈爱卿也没错,他只是提醒了一下朕秋税的事情,给朕提个醒而已。”

王直连忙起身,躬身拱手道:“陛下说的是,老臣僭越了。”

“没事,朕之前就说过了,议论朝政的时候朕不会怪罪你们,不必如此。”朱祁钰安慰着王直,随即对着陈循道:“陈爱卿说完了吗?”

陈循摇摇头道:“还未说完。”

“那你就继续说。”朱祁钰道。

“臣遵旨。”陈循点点头,接着道:“之前互市,我户部交易得来的部分牛马也可以分发给百姓,每甲可分一头牛,由甲长管理,百姓共养,如此也可以加快民力恢复。”

“户部的牛马数量可足?”朱祁钰插嘴问道。

“数量足够。”陈循也没废话,直接了当地回答道。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问道:“还有吗?”

“没了。”陈循的回答也比较干脆。

朱祁钰看了他一眼,心中略有些失望,不过也不能怪他,以往大明朝廷救灾基本就是这个套路,这次还给多分了牛马呢!

“其他衙门呢?对于户部的计划有什么想法吗?”朱祁钰扫视一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