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135章 战略思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倒是吏部尚书王直突然出声道:“陛下,臣有话想说。”

“王老大人请讲。”朱祁钰道。

王直是永乐二年进士,正统八年就当上了吏部尚书,在朱祁钰登基的时候还坚定不移地支持他,他可以训斥高谷,但是实在不好意思驳了王直的面子。

只听王直缓缓道:“其实高尚书的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错,还是在座所有同僚的错。”

“我等身为各部衙主官,身居朝中高位,本就应该多替陛下考虑,凡事不能只想自己衙门的利益,而是要多题陛下考虑,想想朝廷大势,照顾到朝廷上下的方方面面。”

“而我们现在呢?多少人都在明哲保身,只做好手底下的事情,这是不合格的。”

“陛下组织我等每日早朝之后开会,其实也是希望我等对于朝政有通盘的思考,这样所施行的政策才能通行天下。”

“臣等错了。”说完,王直转身面向朱祁钰,缓缓下跪扣头。

其他人听了王直的话,也是一齐起身下跪,齐声道:“臣等有错,请陛下责罚。”

朱祁钰看着堂下跪着的一群人,心中舒服了很多。

的确,就像王直所说的那样,他组织各部衙主官开小会,调节矛盾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还是希望朝廷在提出什么政策的时候,可以多加考虑,免得顾头不顾尾。

他一直认为,作为高层,所提出的政策制度,都必须多思考,多听取意见,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而不是只考虑自己。

其实许多时候,朝廷上提出的政策都是好的,只是在执行过程中扭曲变形,走歪了路而已。

北宋的王安石不就是个例子吗?

青苗法难道不好?青黄不接时放贷给百姓,夏收秋收后还贷,百姓可以度过难关,朝廷也有所受益,只不过王安石的性子是出了名的倔强,人送外号拗相公,只想到了政策,却没考虑到下面执行的问题,即使是在司马光提醒之后仍然顽固不化,结果就是地方官吏强行放贷,威逼百姓,被贪官污吏玩成了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最终导致熙宁变法的失败,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所以,只看顾眼前利益、没有战略视野的朝廷重臣,压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重臣,只能说是一个高品级的循吏而已。

其实经过登基以来的接触,朱祁钰就发现了这一点,如今朝廷上下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合格的官员,甚至是政客,但是几乎没有政治家,因为政治家是要有自己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针的,而如今大明的这些官员,都被培养成了处理事务的高手,却不存在什么理念。

朱祁钰知道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自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的职位之后,百官就变成了纯粹的执行者,不应该存在什么执政理念,虽然后来因为精力不济,又建立了内阁,由殿阁大学士和翰林学士组成参谋团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是这会儿的内阁还不是后来的内阁,权势更是远远赶不上人家,君不见后世的内阁阁臣几乎都是要从各部尚书提拔的么?

再看看现在的内阁,商辂,虽然是正统十年状元,但是和正统八年就当上吏部尚书的王直怎么比?还有最近回去奔丧的彭时,资历更浅,是正统十三年的状元,和胡濙这位能被宣宗托孤的老臣怎么比?虽然内阁目前还有个陈循,但是他更多的还是以户部为主,在内阁的存在感并不强,更多还是以户部尚书示人。

所以,朱祁钰也是打算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来教育一下如今六部这些大臣,让他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为自己的下一步计划做准备。

是的,朱祁钰已经做好了计划,准备选一批老臣进内阁,让内阁尽快达到嘉靖万历朝的水平,协助自己管理大明,自己也好抽出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征服脚底下这个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