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138章 收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且,任命了自己负责这次互市。

临行之前,皇帝还在宣旨之时特意说了一句:这次互市由你负责,互市赚到多少钱,朕就拿出多少来赈灾,赚到十万两朕就拿十万两赈灾,赚到十两朕就拿十两赈灾,既然你这么重视灾民,那就拿出全部精力去做此事吧,如果真的发生旱灾,那赈灾之事也由你负责。

于是,王暹不得不拿出全部精力来操作此事,真正做到了铁面无私,全力以赴。

有商人不想出保证金还想互市,王暹直接带人上门,给出两个选择,要么交钱,要么滚蛋,甚至商人搬出内宫的后台都不行,被王暹直接顶了回去。

也有商人想偷税漏税,被王暹查出,结果直接没收货品,扣押商户。

甚至有胆大妄为者,试图走私盐铁出关,一样被王暹查处,商人被斩,货品一样充公。

最终,在朝廷全力以赴支持下,此次互市大获成功,获利百万两以上。

然后,他就被丢回到河南,全权负责河南的赈灾事宜。

几十年的官宦生涯,赈灾这事儿对于他来说并不难,于是,他一边打开地方府库放粮赈灾,一边又上奏朝廷请求粮食,所以整个河南虽然遭遇旱灾,但是灾情并不严重,百姓还有口吃食饿不死。

只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朝廷这次的赈灾方式居然改成了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就以工代赈吧,反正是朝廷定下的方案,而且是户部、工部、兵部都有参与,力度前所未有,想来钱粮方面也是可以保证的。

以工代赈这种事儿在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好歹宦海漂泊几十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先行下令,命地方上组织起灾民,深挖河渠,修缮城池,只是单纯赈灾和以工代赈不一样,因为灾民要干活,就不能如单纯赈灾那样饿不死人就行,而是要吃饱才有力气,所以每日的工钱定得也颇高,地方府库的钱粮就这么如流水般花出去了。

眼见着手里的钱粮日渐稀少,王暹急得头发又白了一大片。

要知道,以工代赈虽然有好处,但是弊病同样存在,那就是人群聚集,组织性好,并且组织结构清晰,管理权限明确,平日里干活没什么,一旦钱粮断绝,那很可能就会出事,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人对朝廷不满,登高一呼,那必然是群起响应,立刻就会转变成一场叛乱。

说白了,就是手里有钱有粮有吃食,就不会出事,手里没钱没粮没吃食了,那就一定会出事。

当年大秦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是有许多人奉为圭臬,只要是碰到了机会,总会有人掀起叛乱,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以身殉道的结果,但还是有那么几个成功案例的,大明太祖朱元璋就是最近一个。

见王暹有些累了,一旁的幕僚劝慰道:“恭喜大人,今后很长一段您不必为钱粮担忧了。”

“是啊。”王暹回答道,语气中带着轻松,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

幕僚又道:“不过大人,小人打听到一个消息,工地上的百姓在暗中传说府库钱粮已经不足。”

“什么?”王暹立刻坐直身体,转头看向他,问道:“你是从何处得知的?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这是小人派去维持秩序的衙役听到的。”

“百姓如何能得知府库钱粮的消息?”王暹疑惑道。

“这个小人还没查出来。”幕僚回答道:“而且小人建议暂时不要查此事。”

王暹点点头,又问道:“那你有什么想法?”

幕僚接着道:“小人建议粮食到了这个消息要尽快宣布,一定要到工地上宣布,最好是拉几车粮食过去,当做当日的工钱。”

王暹思索了一下,决定道:“好,就按你说的办。”

旋即又道:“不过泄密之事还是要查。”

“我早就告诉他们,府库钱粮数目是机密,赈灾这段时间除了本官和户房书吏,其余人等不得过问,居然还有人敢偷偷泄露出去,真是不怕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