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175章 启程和迎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善在一旁看着,心中冷笑,这次出使,居然发现伯颜帖木儿这么一个奇葩,在朱祁镇面前居然一点防备都没有,能活到现在实在是老天保佑他,哦,不对,伯颜帖木儿是蒙古人,应该是长生天保佑他。

第二天晚上,杨善新的一封奏疏送到了朱祁钰的手里,宣告了这次和谈的最终结果。

大明与瓦剌正是讲和,双方约定,各自约束手下,不得擅启战端,恢复瓦剌朝贡的权力,大明放弃与鞑靼互市,只与瓦剌互市,互市地点放在榆林镇外。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瓦剌送回太上皇朱祁镇,而大明为了嘉奖也先照顾太上皇的功劳,赐予瓦剌五十万两银子的财货。

不过和朱祁钰想的不太一样,消息在次日早朝上之后,朝臣们反应倒是平淡,只是出班恭喜了一下便回去了,只留下五部九卿和礼部众官员议事。

五部九卿已经习惯了早朝之后的小会,进了大殿便纷纷落座,反倒是一众礼部官员有些不知所措,尤其是礼部的郎中和员外郎们,他们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一切都感觉极为新奇,尤其是大殿之中居然摆了一堆圆凳,明显是留给他们坐的,只是皇帝还没来,没有人赐座,他们还不敢坐。

礼部尚书胡濙见状,笑着对手下们道:“都坐吧,陛下体恤我等上朝疲累,开会之时都是坐着商谈的,你们可以先坐,一会儿陛下来了再起身行礼也不迟。”

礼部一众人这才纷纷落座,肃然而坐,等待朱祁钰过来。

不过过了好一会儿朱祁钰才过来,一进大殿便直接走向了御座。

众人起身,齐声道:“见过陛下。”

朱祁钰伸手示意他们坐下,道:“今日召诸位爱卿来,是商讨太上皇返京的事。”

“早朝之时,朕已经命人宣读了杨善的奏疏,你们也都听到了,太上皇返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你们就议一议,朕该用什么礼仪迎接太上皇?”

“启禀陛下,这是臣提前草拟的一份仪制清单,请陛下过目。”胡濙站起身,从袖袋里抽出一份奏疏,双手举过头顶,道。

他在迎太上皇回京之事上一直就颇为积极,前几天晚上就写好了这份仪制清单,每天放在袖袋里上朝,以便随时拿出来。

“你自己说吧,朕和诸位爱卿一起听听。”朱祁钰吩咐道。

胡濙拱手行了一礼,接着道:“太上皇北狩至今已近一年,如今返回我大明,当行天子亲征师还之礼,选派重臣于居庸关迎驾,仪仗等同于皇帝,各衙门至土城外、大都督府等官至教场门迎接行礼,太上皇车驾自安定门入,进东安门,陛下出宫相迎,文武百官朝见,行五拜三叩之礼,而后太上皇自东上南门入南城大内。”

“不可。”礼部右侍郎仪铭出班道:“陛下才是大明皇帝,太上皇已经退位,怎能以皇帝仪仗?当略有区别。”

朱祁钰见状,笑道:“仪爱卿有何建议?”

仪铭清了下嗓子,朗声道:“太上皇为君,我等臣子自当以天子仪仗相迎,然太上皇毕竟不是亲征师还,不可以师还之礼迎驾,只需遣一人携带卤薄仪仗于居庸关迎驾,文武百官迎于安定门外,陛下于东安门迎接,文武百官问安。”

一番削减,将给朱祁镇的礼遇降低了大半。

按照胡濙的计划,重臣需要去居庸关迎驾,起码也得是尚书一级的,他就很想去,然后仪仗等同于皇帝,文武百官都要在安定门外迎驾,朱祁钰也要出宫相迎,很显然要将朱祁镇的地位立于朱祁钰之上。

虽然朱祁镇的确是名正言顺的太上皇,但是他这个太上皇是怎么回事,天下人谁不知道?真以这么高的待遇迎驾,他好意思么?天下人又会怎么看待?这岂不是说,朱祁镇北征瓦剌,害死了十数万三大营将士,京师附近损失惨重,都不是他朱祁镇的责任?

所以,仪铭不打算按照胡濙的计划,而是推出了自己的方案,文武百官去北京城门外迎接一下,全当是完了臣子之责,朱祁钰在东安门迎接一下,明着告诉他如今的大明天子是朱祁钰,而不是朱祁镇,让他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要出来干扰朝政。

不过这套方案胡濙怎能同意,不由反驳道:“太上皇北狩一年,天下臣民都盼着太上皇能尽早回京,如今回了京,仪制却如此简单,与礼法不容,也会有失天下人心的。”

“非也,太上皇为君,天下人尽皆知,然如今皇帝乃是陛下,怎能以皇帝之躯出门迎驾?君君臣臣的道理,胡尚书是不要了吗?”仪铭反驳道。

胡濙见仪铭直接打击自己,知道和他争辩没有什么意义,这家伙是自己的下官,辩赢了自己也没什么面子,也就懒得和他争辩,转身对着朱祁钰道:“老臣言尽于此,请陛下圣裁。”

朱祁钰听得正津津有味,还等着他们二人争辩下去呢,结果胡濙突然就转移了目标,将问题丢给了自己。

朱祁钰心中早已有了计较,假装思考了一下,道:“太上皇能回京,是件好事,然礼法不能废,就暂时按照胡濙的计划派人送去卤薄吧,仪制不能太简单,至于出城迎驾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