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440章 你们军方不会抢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直这番话说得杀气腾腾,很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方面是为了树立政务院威信,另一方面也是警告其他人,如果谁敢拖拖拉拉,不好好完成政务院交代的事情,那政务院绝对会先收拾你,再去向朱祁钰和满朝文武请罪。

众人都知道王直的意思,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开玩笑,政务院马上就是朝廷最高的政务机构了,王直这个首辅大权在握,重任在身,对于混日子不好好做事的人肯定是要下狠手的,最重要的是,政务院每年全力推行的政策和完成的事情,很明显就是对皇帝的交代,如果政务院诸人真的因为某些人的私心小利导致政策没有推行下去,或者是事情没能完成,那说不准皇帝就会裁撤政务院,到时候政务院的几位大佬咋办?其他各部都有主官,又不能无缘无故撤职,况且他们也上了年纪,那么就只剩下一条告老还乡的路了、

大家入朝为官,又不是图朝廷发的那点可有可无的俸禄,图的是官位和官位带来的权力,如果让王直等几位大佬没了官位,信不信他们绝对会把责任全部都推到那些坏事之人身上,恐怕自己的位置肯定是保不住的。

再夸张一点,要是真的让皇帝裁撤了政务院,那个时候就不是能不能保住位置的事情了,而是全族性命能不能保住的问题,因为政务院一旦裁撤了,文官手里就会彻底失去名正言顺掌握朝政的权力,政务院的那七个一品官位也没了,这得封杀多少官员的上升空间啊,那些人绝对会对自己追杀到底的,绝对不会手软。

王直说完,对着朱祁钰躬身一礼,表示自己讲完了。

朱祁钰点点头,出声道:“诸位爱卿,你们都听了,对于政务院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在这里说一说,朕会择优考虑的。”

吏部尚书何文渊出声问道:“陛下,臣想问,自政务院成立之日起,政务院是否就可以直接三品以下官员的任免?如有不适,吏部是否有权力暂缓执行,以便上奏陛下,请您圣裁?”

朱祁钰摇摇头,解释道:“何爱卿想多了,政务院决定的是三品以下官员是否在职,而非直接任免。”

“举个例子吧,假如你们吏部考功司郎中在完成政务院政令之时出现了错误,或者是有私心做了什么被政务院发现,那政务院就可以直接命令考功司郎中就地免职,由都察院和六科追责,而未来要任免何人,仍旧由你们吏部推举,政务院评估下令,朕来用印。”

“也就是说,政务院有直接罢免官员的权力,并没有直接任用的权力?”何文渊确认道。

朱祁钰点点头,道:“对,政务院可以罢免官员,但是不能直接下令任用,任用之权仍在朕这里。”

“那官员升降呢?”何文渊又补充了一个问题。

“这个自然也归政务院调配。”朱祁钰回答道。

这还有什么好想的,政务院要施政,必须得有管控官员的权力,现在罢免的权力有了,如果不给他们升官的权力,那岂不是相当于拿着威胁逼迫底下官员去施政吗?到时候能有什么好结果才怪呢!

何文渊点点头,没有了问题。

户部尚书陈循突然问道:“那京官外放呢?”

“这个嘛!”朱祁钰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没有立刻回答陈循的问题。

大明官员分为京官和地方官,京官顾名思义,就是在京师的官员,像是户部主事、翰林院庶吉士这类的都是京官,而京官的好处就是离皇帝近,升官容易,尤其是地方布政使、按察使这类的大员,或者是各地知府,按规矩都是由三品以上京官联名保举的,地方官做的再好,也不一定能让有资格的在京官员知道,所以这些机会更多还是一些低品级京官外放的,但是这又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外放的京官品级太低,如果外放的话必须大幅度提升品级,例如,地方知府为四品,六部里五品的郎中就要提两级外放,从五品的员外郎要提三级外放,正六品的主事要提四级才能外放,甚至从七品的给事中要提七级才能外放,当然,给事中这种情况比较少,更多的还是员外郎、主事或者监察御史之类的官员外放。

陈循问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问跨品级的外放是否要跟着品级涨俸禄,毕竟六品主事的俸禄和四品知府的俸禄是不一样的,他的户部负责官员俸禄的发放,能少一点是一点,在这一点上,他和金濂一样吝啬。

何文渊这时候却出声道:“陛下,京官外放早已形成定论,都是要提级之后再外放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也是为了让各地官员能够用心做事,不必为生活担忧,免了他们从中贪腐之心。”

左都御史陈镒这时候却是出声道:“什么免了贪腐之心?若是真的能做到,也就不会有周忱刘琏之事了。”

周忱是巡抚南直隶南京工部尚书,刘琏是总督边储参赞军务巡抚宣府等处户部左侍郎,二人都是朝廷二三品的大员,但是都因为贪腐之事被都察院弹劾,被迫上疏致仕,这是都察院去年的一大功绩,陈镒提起来,自然底气十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