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心理罪:悬案迷踪 > 第371章 湘西赶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还有这段;月黑风高的深夜,无边的黑暗笼罩着大地,乡村旷野里静得让人心悸,几乎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在所有人都进入梦乡的时刻,一队奇怪的行人还在崇山峻岭的乡间小道上慢悠悠地前行着。

最前面的一个人,一身黑衣,腰系一条宽大的黑腰带。

硕大的草帽,遮住了大半个脸。

脚下一双草鞋,右手摇着一个铃铛,左手攥着小锣锤,偶尔向别在腰上的小锣敲上两下。

铃声和锣声在寂寥的夜里久久回旋,特别刺耳。

黑衣人后面,跟着一队毫无生气的人,机械地迈着双腿,一律穿着宽大的黑袍,戴高桶帽,面色惨白,额上压着一张画着奇怪符号的黄纸。

神秘的湘西赶尸,流行于清朝年间。

前面的人是老司,也叫赶尸匠,手上拿的铃铛叫摄魂铃,腰上挂着的小锣又名小阴锣,后面跟着的全是死去多日的死尸。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赶尸这种职业呢?

老司又是如何让尸体乖乖听话,跟着他前进的呢?

湘西赶尸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传说,苗族祖先蚩尤率军征战,和敌人杀得天昏地暗。

虽然获得了胜利,可无数士兵阵亡,死尸堆积如山。

蚩尤为了让将士们能在战死后魂归故里,特地下令军师作法,把阵亡兄弟的尸首送回家乡。

军师擅长巫术,只见他来到死亡将士们中间,在一阵咒语之后,所有尸体竟然奇迹般地站立起来。

随着军师的一声“走”,尸体们便在军师‘符节’的指引下,乖乖地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到了明朝末年,随着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在四川的肆意大屠杀,造成四川人口的急剧减少,‘丁口稀若晨星’。

到康熙年间,清廷下令从湖南等地迁来大量人口,以改善四川严重的人丁稀少的局面。

这些千里迢迢来到四川的异乡人,恪守着落叶归根的传统习俗,一旦去世后,都希望回到家乡入土为安。

虽然在清朝时期,进出四川多走水路,但一来船东不喜欢用船装运尸体,二来出川的水道必经三峡,那里水流湍急,暗礁密布,给运送尸体的船只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所以,搬运尸体的道路只能选择翻山越岭走陆路了,赶尸行当由此应运而生。

到了近现代,关于湘西赶尸出现了各种猜测,但是每种猜测都有逻辑不同的地方。

而且随着现代化文明的进展,神秘而古老的赶尸文化,也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所以,当我们接到这通电话,并且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都觉得这件案子本事太过于荒诞不经了。

说不定是凶手故弄悬疑,以这种神秘古老的方式,来掩盖他真正的杀人手段,以此来迷惑警方的侦查方向。

可是,因为我所在部门的特殊性,一旦出现神秘事件,不管真假,都要进行详细调查的。于是,我就只身一人赶到了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