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舅甥爷俩去南乡,这个年代的交通并不方便,大部分路程要靠走。

他们得先坐长途过路车,坐到县城。县城是个大站,等到站下车,后面的路,全靠走。

姚家大队和苏家大队所在的公社,叫宁庄公社。

在两个大队西边和西岭之间,正好有条沥青路国道经过,这条国道一路往南,把公社分成东西两大块。

以前分别叫宁东村,和宁西村,后来改了,变成了宁东大队和宁西大队。

这家住公社,也并非都是有工作的城里人,只是公家单位多了,多了些端铁饭碗的人,大部分还都是打渔种地晒盐的老百姓。

这条国道,好像是个天然的分界线,大部分渔业队住在国道以东,种地的农业大队住在国道以西。

再往南过了曲安公社和几个自然村,就到了田港县城。

爷俩要想搭上过路车,得沿着沥青公路一路往南走,走走停停,不时看着后面有没有车来,有车来了,就停下来,拼命挥手,才能坐上车。

这乡下地方,可没什么站点。

姚倩心里轻松了,跟苏小舅说着话,或者说被小舅考问知识点更准确,时间倒是过得快。

等说完了几个知识点,又听小舅讲了几个例子,正好也走过了公社,坐上了车。

这过路的长途车,是往南去市里火车站的,上车要看介绍信。

苏小舅开出的介绍信上,是往南乡买柴草。

初夏时节,正好过了双抢,这个时候夏种都过了,正好出门买柴草,理由再合适不过了。

一路过了县城,等到全靠走的时候,姚倩不免担心:“小舅,您认识这些路?咱爷俩可别走错了。”

她想快点见到这位董婆婆。

因为她想知道,这位会用祝由术救人的大善人董婆婆,到底是不是她前世的婆婆。

苏小舅笑:“错不了。小舅来过好几次了。”

苏小舅接着道:“大家都喊她董婆婆,那是因为她救了不少小孩。”

这董婆婆年轻的时候,偶然得了个机缘,学会了一些治病救人的咒语。

私下里,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便传开了,南乡有个神通广大的董神婆。

可是后来时代变了,再这么叫,就是搞封建迷信,属于被打击的范围,自然就没人敢这么叫了。

于是这称呼,就从“董神婆”,演变成了“董婆婆”。

乍一听,这称呼没什么问题,可懂得人都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然四十出头的中年女人,被人喊成“婆婆”,挺奇怪的。

苏小舅说完董婆婆的称呼由来,又提到一事:“说起来,咱家跟这董婆婆一家,还颇有些渊源。”

姚倩听到这话,连忙问:“什么渊源?”

苏小舅:“他们家也算你外公结的一个善缘。这是老早以前的事了。那时我大哥,你大舅都还是小不点。”

姚倩想掰手指:“这得多早啊,四五十年以前?”

苏小舅:“差不多吧,你外公每次说些往事,都不爱说日子。问他,他还不高兴,说什么‘又不是修史,记日子干嘛?’。真是倔老头一个!”

姚倩笑:“小舅,您别卖关子了,到底跟董婆婆一家,是个什么渊源?”

苏小舅说:“你外公年轻时,每年都要出门访友,就是去找他的旧日同窗,其实,我觉得吧,你外公就是在家里憋坏了,想出去找人吹牛。读书人嘛,一起骂骂时运不济什么的!”

姚倩忍不住:“小舅,你是看到外公不在眼前,才敢这么说吧?”

苏小舅也笑:“不过,反正那时,家里算是薄有田产,他那点出门的路费,还是出得起的。”

说到渊源,就要说到董婆婆的公公婆婆。

这董婆婆的婆婆姓桂,一开口就知道是个外乡人。

苏外公那年出远门,去西边访友,半路经过一个村落。

这个村落山环水抱,看地形气势,是个好地方。

苏外公的好奇心上来了,就想着,难得遇到一个风水宝地,应该去看看这个地方的机缘。

他沿着地势,用了寻龙点穴的秘法,很快就找到了真正的穴眼。

这是一户看起来很破败的人家。

村落在里面,这户人家在整个村落的后方,几乎可以说是山脚下。

苏外公想着,借着讨碗水喝,或许能去院子里面看看。

他总不能直接跑去人家敲门,说:“我看你家风水很好,可为何都是破败之象,我觉得奇怪,所以想来一探究竟。”

姚倩听到小舅的话,跟着附和道:“外公真要那么说,说不定会被人拿棍子赶出来。”

苏小舅笑着摇头:“但凡龙脉宝地,不管是阳宅还是阴宅,那一定是个‘旺’象。活人住着,家里后代,说是直上青云路,都不为过。要是给死人住了,那后代子孙,甚至子子孙孙,都要受益无穷。”

*******

当时苏外公看着冒烟的烟囱,知道这里有人住,便上前去敲门。

大门打开,出来一位弯腰驼背的老者:“您这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