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郦食其望着胡亥笑而不语。
胡亥不由恍然大悟。
“先生真国士无双,孤得先生,如虎添翼也!”
看着在自己面前折腰行礼的胡亥,郦食其不由嘴角微微上翘,眼神中不屑之色一闪即逝。脸上却露出一副遇到知己般的感动,大袖展开,躬身回礼。
“承蒙公子不弃,臣虽愚钝,愿为公子效犬马之劳……”
百姓怎么想不重要,只要胡亥能发动朝中百官,隔三差五就找个理由弹劾那位皇长孙殿下,知己这边就能趁机引导。
秦虽得天下,但若论在六国百姓中的影响力,六国勋贵未必会逊色半分。
……
赵郢并不知道,已经有人把他视为威胁,开始了针对他的一系列行动。
此时,他已经和始皇帝商量好了大致的框架,正捧着一杯白开水,懒洋洋地斜靠在椅背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眯着眼睛在摇椅上慢悠悠晃着的始皇帝继续商讨后继的细节。
“大父,若是要找说书人的话,我觉得那帮子儒生倒是个不错的人选,能读书,会写字,嘴皮子利索不说,还会拿着武器跟人讲道理——”
说到这里,赵郢自己都忍不住乐了。
始皇帝也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声来,杯子中的茶水都险些溅到脸上。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形容那一群儒生,忍不住没好气地笑骂道。
“哪有你这么编排人的,你这些话,要是让淳于越那老家伙听了去,估计能气得吐血——”
笑完,始皇帝沉吟了一下,这才一脸赞许地微微点了点头。
“不错,确实是个好人选——”
首先,儒家已经开始向自己积极靠拢,不仅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还在溪水草堂公开讲学,与各家展开辩论,算是自己人。
淳于越虽然不在朝中问事,也没有再重新担任朝中博士,但他的两位亲传弟子,却已经被选拔入朝廷,担任了博士的席位。
其次,儒家乃是当世显学,在民间影响极大,他提倡的仁政爱民这一套,让老百姓对他们有一种天然,由他们去当这个说书人,自然是再好不过。
没错,在如今媒体不发达,老百姓识字率又不高的情况下,赵郢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一群说书人。
写好大秦故事,讲好大秦故事,让他们这群儒生,充当大秦的口舌,引导舆论的尖兵。
舆论就像一块良田,伱自己不打理,不种植,它上面自然就会长满各种野草!
赵郢觉得,前世的大秦,吃亏就吃亏在这上面,太强硬,太霸道,太急切,却又没有去抢占舆论这块极其重要的阵地,也没有去做好沟通疏导,任由六国余孽在各地煽风点火,散布谣言,引导舆情,这才导致天下百姓人人视大秦如蛇蝎。
而始皇帝,顶上了一个暴虐的帽子,而大秦,也成了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暴秦!
他不知道自己这份举动,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他知道,若是自己不做,那就是等于是坐而待毙,把这块阵地拱手让人。
成了妥妥的蠢货!
自觉又在保命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小步的赵郢,心情都好了许多,陪着始皇帝又聊了几句,正准备起身去新兵大营那边看看的时候。
刚刚起身,就看到赵高捧着一个黑色描金的托盘,从外面迈着小碎步,快步走来。
“陛下,这是这个月份,韩终进献的丹药,共计二十五颗,我已经亲自检验过了,个个品相上佳,是难得的珍品……”
始皇帝的丹药,一直由赵高负责,今日正好又到了进献的时候。
这还是赵郢第一次遇到有人给始皇帝敬献丹药,不由眉梢微挑,顺势停下脚步,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扫了赵高手中端着的托盘。
托盘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个羊脂白玉的小瓶,色泽温润,看着就显得极为高档。
始皇帝闻言,不由精神一振,坐直了身子。
“呈上来吧——”
赵高高举托盘,半跪坐在始皇帝跟前,始皇帝伸手拿起托盘上的小瓶,拔开瓶塞,放在鼻端,微微闻了一下,然后又倒出一颗,放在掌心,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不错,色泽鲜亮,药香扑鼻,大小均匀,品相上佳——看起来韩终的炼丹之术又有长进啊……”
始皇帝说着,捏起一颗丹药,就准备吞服下去,瞧得赵郢忍不住眼皮子直跳。
“大父,我看看——”
说着,赵郢伸手把始皇帝手中的丹药接了过去。
不过是一颗丹药而已,始皇帝也不着急,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他。
“你若是喜欢,朕倒是可以分你几颗,回头再让韩终重新炼上一炉就是……”
对于赵郢这个孙子,始皇帝向来大气的很。
赵郢乐呵呵地道了一声谢,饶有兴趣地拿着手中的丹药仔细欣赏了一会,看着跟后世的中药丸子似的,不过看上去品相更好,不仅仅圆润光泽,闻着竟然还有一股子淡淡的药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