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流血又流泪。
这份军功册子,等明日一早,乌鞘岭那边的事情尘埃落定之后,将伴随报捷的文书,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发往咸阳。
把军功册子递给陈平后,赵郢想了想,又重新拿过纸笔,给始皇帝仔细地写了一份正儿八经的书信,重点讲了一下与月氏联姻的问题,以及对月氏的处理设想。
月氏是个大部落,人口数十万,光族中可用之兵,就多达二十余万。
这么大的人口基础,全部留在河西这种兵家要地,肯定不合适,所以,这种情况下,如何稳定人心,如何安置人口,就至关重要。
这些问题,都需要和始皇帝提前通好声气。
第二天天色未亮,乌鞘岭就传回了消息。
月氏负责镇守乌鞘岭,抵御秦军攻击的乌尔奇,鸠兹,胖顿,双密等六部落首领,决定向皇长孙赵郢弃械投降,同一时间,得到赵郢信件的陇西守将辛胜,也非常配合地停下了攻击。
大军后撤十里之外,就地驻扎。
在断然拒绝了手下立刻向咸阳报捷的建议之后,令人仔细统计了这段时日,强攻乌鞘岭的战功和伤亡,让手下副将涉间亲自赶赴焉支山,递到赵郢的手中。
然后,单独写了一份奏疏,以正常的渠道流程,向始皇帝复命。
焉支山。
“你就是涉间?”
赵郢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这位身材欣长,面容清秀,看上去颇有几分书生气的中年将军。对于涉间这个名字,他自然不陌生。
至今犹记得《史记项羽本纪》对他简洁到吝啬,却又惊心动魄的记载: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有关涉间的记载,虽然只有寥寥的八个字,但写尽了一个武将应有的气节。
他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真正愿意为大秦赴死的勇士。
与他比起来,那些世代享受秦国俸禄,却扭捏作态,半推半就,调头就做了汉臣的又当又立者,应该汗颜无地。
当然,至于那些天天以忠臣自诩,却嫌水太凉的东林党人,连个人渣都算不上。
也正因如此,他对这一段文字,记忆犹新,也对涉间这个人颇为欣赏。自己穿越至今,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啊。
“回殿下,真是末将——”
涉间规规矩矩地拱手回礼,倒也没有多想,毕竟,辛胜的书信上肯定介绍了他的名字。
赵郢笑着回了一礼。
“涉将军,一路辛苦,先落座吧——”
随后,赵郢让人送来茶水,自己在那里认真地看完了辛胜让人送来的这份军功册子,眼中露出一份笑意。
他自然明白,辛胜让人把军功册子送过来,不去自己报功,显然是以从属自居,不愿与自己争功。这个人,是个聪明人。
虽然知道这是在向自己示好,但这份人情却是实打实的,他得认。
虽然对涉间十分欣赏,有意留在自己手下做事,但赵郢也没有多说,让人带涉间下去休息之后,赵郢转头把这份军功册子交给了站在一旁的陈平。看书喇
“就按照这上面的,向陛下报捷吧——”
陈平拱手领命,心情振奋地出去安排了。
短短月余,皇长孙以狂风扫落叶之势,灭遫濮、且末、当阗、遫濮,收河西走廊,拓土上千里,这份功绩,震古烁今,哪怕是与王翦老将军相比,也已经不遑多让。
皇长孙之大势,自此已成!
再无人可以撼动。
虽然战争结束了,但在始皇帝的旨意到来之前,赵郢还不能回去,月氏这边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这位皇长孙亲自处理。
接下来的日子,赵郢走马灯似的亲自接见河西走廊内各个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按照大秦的成例,给所有的人口登记造册,安抚人心。
于是,一圈下来,他又被人塞了七八个极具异域风情的侍女。
没办法,有舍就有得,这是他必须做的牺牲。
这时,他才惊讶地发现,整个河西走廊,大大小小的部落竟然多达二十余个,除了隶属于月氏的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这五大部落之外,还有盍稚、于阗、乌揭、焉耆、鸠兹、勿吉、沃沮、乌尔奇、赫哲、俱茨山、鸠兹等十余个大大小小的部落。
大一点的,部族上千人,小一点的,仅有数百人。
成分复杂到令人瞠目结舌。
但也正因如此,他心中反而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这几十万人,都是月氏人。看书溂
总之,虽然不用打仗了,但他日夜操劳,每天比打仗都累,真正体会了一把什么叫日理万机。但成果也是可喜的,不少部族以及开始逐渐接受了这位新的上位者。
除他之外,最忙的莫过于墨家子弟,这些时日,这些墨家子弟,按照他的吩咐,奔赴河西各地,考察地形,绘制地图,同时考量后世阳关、玉门关、嘉峪关、乌鞘岭和焉支山等这些出名的险关要隘处,修筑防御性关隘隧道的可行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